发布信息

2.乙醇成分单一20年前就有中国酿酒界一些专家做研究

作者:佚名      2022-04-17 18:56:47     157

有研究认为,杂醇油过高的酒容易上头。杂醇油跟原料和工艺控制有关,像玉米如果不去胚芽,它的杂醇油就高一点。从微量成分对比数据来看,国外一些烈性蒸馏酒以及国内以大米为原料白酒的杂醇油含量比较高,但在我的品饮经验中这些酒的高端酒并不上头,上头的是它们的低端酒,包括以高粱和大麦为原料的其他低端酒也一样上头。杂醇油能引起上头的后果是有科学依据的,但上头的阈值到底是多少这方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或者我还需要查更多的资料,但目前绝大多数白酒(包括以大米为原料的白酒)的杂醇油含量都低于1981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当时我国关于杂醇油卫生指标的规定是g/100ml≤0.2(具体内容详见GB/2757-1981,后来加入WTO之后跟国际烈性酒的标准接轨白酒杂醇油标准,新标准里面把这个指标取消了,具体内容详见GB/2757-2012)。

但实际上,杂醇油低于g/100ml≤0.2含量的酒——包括啤酒和葡萄酒,不管什么类型或以什么为原料,都有上头的现象。近来有部分中国白酒专家提出观点指出,把杂醇油绝对当作有害物质来看的观点是过时的,可见对于杂醇油的问题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

我个人认为杂醇油超标的话,尤其正丙醇超标,喝酒之后有非常明显的头疼,喝酒之后脑袋是发木的。当然在烈性酒里面,无论白兰地、威士忌还是以大米为原料的中国白酒,它们的高端酒是不上头的,低端酒才上头,我的品饮感觉即是如此白酒杂醇油标准,由此来看,上头现象是不是跟杂醇油的具体指标有关联性,至少我还没有看到具体的研究数据。

2.乙醇成分单一

20年前就有中国酿酒界一些专家做研究,希望找到优质中国白酒喝后不上头、不口干,不刺嘴、不辣喉,醉得慢、醒得快,舒适性比较好的原因,为此提出一个认识,即认为白酒里边的微量成分多而复杂,且量比协调,这种协调产生的拮抗作用可以抵消乙醇带来的上头、晕眩感和头疼等不良感受。

我觉得这种认识可能更符合上头这种现象的内在机理,因为很多纯粹使用酒精生产的酒品——包括伏特加、液态白酒、啤酒等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食用酒精,食用酒精生产过程中经过了非常彻底的去除杂醇油的工艺处理,酒里面杂醇油含量非常低,甚至难以检测到,但这种酒喝了之后依然有上头的现象,而且还比较明显。所以我觉得有关专家所指出的上头现象由“乙醇成分过于单一、缺少其他复杂微量成分的拮抗作用所导致”的观点更符合我们感受到的实际情况。

总体上来讲,好酒饮后不上头是一个事实,就中国白酒来说,目前在实际工艺上只要做到纯粮固态发酵、控制好杂醇油指标、增加陈化老熟时间,通过这些工艺手段就可以达到不上头的效果,当然采用这些工艺手段的酒比较贵,就是我们俗称的好酒。价格便宜的、用酒精和部分食品添加剂勾调而来的酒——无论什么类型,都是比较容易上头的,这也是目前酒友们普遍感受到的事实,至于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可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白酒门户网www.460.net.cn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