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展览鉴赏】梦幻叙传红粉 风尘心怀闺秀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14 12:15:27     11









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既然有阅读能力,不可不读《红楼梦》。不读就不懂中国封建社会。读一遍也不行,最少看三遍,不看三遍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

曹雪芹如果没有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习近平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引人入胜的故事,而造就动人故事的关键就在于其情感的真实与笔法的写实。书中对于人物描绘的细腻真实,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因为真实而充满细节,这也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相比较其他小说,《红楼梦》一书以女性作为描写对象和主人公,打破了古代小说多数以男性为主角的写作手法,并且在人物的描写上,《红楼梦》每个人都表现出多面性、复杂性,让人读起来感觉人物性格有血有肉,而不再是之前小说脸谱化、程式化、平面化和绝对化的那种旧有模式。这一版块,主要对古代女性生活相关的文物进行叙述,以女性服装、饰品和生活用品等为主,尤其是以一些重点文物钩沉出小说里提到的重要情节。







《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表现贵族生活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曹雪芹江宁织造世家的背景,使小说中呈现的服饰款式、材质、工艺、色彩洋洋大观,非常专业。由于小说没有明确的朝代纪年,其中的服饰难以断代,然而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对服饰的描写终究是基于现实生活。这里展示的清代服饰,与小说中描写的服饰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红楼梦》所描写的服装款式既保留了汉族的传统,又吸收了满族服饰的特点,就女性服饰而言,款式仍以明代遗留下来的传统汉族服饰为主,并辅以部分满族服饰。清代对服饰色彩的运用进行了一定改革。以女装为例,明代民间女装禁用大红、鸦青、黄等浓重的色彩,紫、绿、桃红、白等浅淡的色彩比较流行;而清代女装的袄以天青、湖蓝、粉、白、红色居多,裙子常用大红、湖色、雪青等,色彩更加艳丽,对比更加鲜明。

清 红纱女官衣

元春是贾府的大小姐,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她早先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作女史(女官名),后加封贤德妃。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元妃省亲的随从人员中,提到昭容和彩嫔,皆为虚拟的宫中女官名。

此件清代“红纱女官衣”的立领、马蹄袖富有时代特色,整体质地轻薄、做工精巧,上暗绣彩蝶牡丹图案。

清 綵绣花蝶红缎女夹袄

清 洋绉綵绣十样锦裙

《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初次登场时“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件夹袄是国博在藏品中选出的颜色、纹饰比较接近的一件,整体装饰华美,红色缎地,以典雅而富有层次的“三蓝绣”绣出牡丹、蝴蝶、石榴等纹样,形象生动,采用了平绣和打籽绣结合的方式,绣工精密。绉指一种丝绸织品,表面带有自然皱纹,洋绉指舶来绉织物。这件“洋绉綵绣十样锦裙”整体颜色清丽,上绣仕女人物及盘长、蝙蝠、葡萄、荷花等吉祥纹样。由此可以想象王熙凤“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风采。

袄裙是小说中女性的常见着装。袄由短襦演变而来,以大襟、窄袖为主,通常用厚实的织物制成,作为秋冬服装。内缀衬里的俗称“夹袄”;纳上棉絮做成冬衣,就是“棉袄”。袄一般穿在长衣之内,男女皆穿,宋朝以后比较流行。明清时期,袄成为士庶女性的主要便服,多与裙搭配穿用,盛极一时,逐渐取代了短襦。

清 蓝闪缎百蝶女夹袄

《红楼梦》书中第六回提到“金心绿闪缎大坐褥”,闪缎是一种具有闪色效果的素缎和缎地提花丝织物,它的经纬线交叉的方式与一般丝织品不同,在不同光线下,有丰富的色泽变化。

“蓝闪缎百蝶女夹袄”色彩清雅,绣工精密,做工考究。百蝶袄上绣蝴蝶姿态各异,生动自然。襟边、领边和袖边饰祥云、梅花、仙鹤、葫芦、蝙蝠等吉祥纹样,纹饰在连续重复中又有变化,葫芦内分饰龟背纹、冰裂纹、卍字纹、锁子纹等。

清 红缎綵绣女氅衣(左)

清 镶绦雪青漳绒女马褂(右上)

清 红缎綵绣花卉裙(右下)












清 镶花绦红纱帽(头罩)(左)

清 镶花绦红洋绉帽(头罩)(右)

《红楼梦》书中几处提到了“观音兜”“灰鼠暖兜”“软巾兜”“雪帽”等各种防风御寒的帽子,亦称“风帽”“风兜”。“镶花绦红纱帽”“镶花绦红洋绉帽”帽尾皆制成如意云头形,“镶花绦红纱帽”以暗纹团花牡丹织物制成,回纹滚边,帽檐上绣寿桃、牡丹、荷花、莲蓬等纹饰;“镶花绦红洋绉帽”材质近似书中提到的“软巾兜”,暗织竹叶、梅花、佛手、石榴、寿桃等纹样,以各色花卉镶滚花边。

清 平綵绣云纹蜻蜓婴帽(左)

清 金綵绣花蝶女婴帽(右)

《红楼梦》书中描写儿童的笔墨不多,主要是关于巧姐、英板儿、贾兰等活动的介绍。

此组清代婴帽试图展现《红楼梦》成书年代的儿童生活用品婴帽色彩鲜艳、工艺复杂,织、编、平绣、盘金绣相结合,缀有丝线、绒球等装饰,帽面绣蝴蝶、莲花、葫芦、如意等吉祥纹样、帽沿口用寿字纹装饰,表达古人对儿童的美好祝福。


清 湖色绣云纹女鞋(上)

清 黑缎绣花双脸女鞋帮(下)









清 梅岩居士画《仕女轴》

《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形容黛玉的神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此件作品为清代中晚期仕女画,风格承续明代唐寅、仇英等大家精妍细腻之风,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多显女性风露清愁之态。画中仕女作缱绻沉思状,西洋钟表、香炉、书籍、嵌大理石条案等室内陈设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也可与《红楼梦》中记载的器物相对应。

款识:画中人写意中人,明月梅花现此身,未免有情呼欲出,阿侬欢喜阿侬嗔。看他眉目总撩人,一纸盈盈身外身,借问名花谁管领,东风含笑亦含嗔。分明镜畔画眉人,镜里传来色相身,自是深情托毫素,却将宜笑写宜嗔。甲午初秋拟唐解元笔法于雨砚书屋,梅岩居士戏写。

清 《顧昭仕女团扇面》

清 《小楷女红册》(左)

清 《画溪女史》(右)

清 包金盆花银钗

清 点翠花蝶银钗

清 青玉镂雕花卉发簪(左)

清 白玉绳纹镯(右)

清 青玉子冈款仕女牌子(左)

清 青玉仕女(中、右)










【巧艺夺天工——《红楼梦》中的百工技艺文化展】线上展已经上线,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后观看







撰稿、编辑|朱亚芯、马佳荟

校对|章伟

审核|杨潇

终审|徐英姿

发布|郝殿峰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