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丨大咖深度对话:品牌全球化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如何升级?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10 09:22:29
33

本届进博会上,运去哪举行全新品牌升级暨新品发布会,并且邀请到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与运去哪联合创始人兼COO徐杨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深度对话,探讨了中国品牌出海以及全球供应链服务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精彩观点:
1)流量和流向有很大变化,除了传统的美线和欧线,对新兴市场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2)出口货类有变化,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端技术产品升级,过去是来料加工、OEM,现在是贴着中国商标出去。3)物流需求也在变化,从最早的FOB的货,CIF、DDP占比都在不断提高,更需要整合全程端到端服务。我知道,运去哪就在海外集成大量碎片的资源。跨境电商产业的崛起,主要卖家是中国企业,CIF变多,DDU、DDP变多,卖家有更多机会去拥有物流的决策权,是非常好的机会。 话题二:全球贸易在近贸、友贸变化的趋势下,整个出海产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1)商流:不能盲目。我们发现,运去哪服务的许多出海企业,能在海外很好生存的,一般在国内已经做得很好,这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金,更好在海外合规。2)重视文化差异。出海企业能更快地去适应海外的文化、思考方式,往往从品牌运作、产品、设计、功能、性价比都能因地制宜。3)对物流要求很高。中国物流企业要全球化,门槛很高,但最终的核心竞争会更趋于多区域全链路物流服务。1)货主对物流供应链的要求出现精细化要求。比如先进的制造业企业,像美的、海尔,可能会对供应链的很多节点要求很细,另外一些货主,他要求没有那么细,但是他会在乎我的货物会不会滞留或者扣押,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会不会有不可测的风险,物流服务商承诺的物流方案是不是可以有效地执行。2)物流服务从经济性向可靠性转变。过去,我们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研究和分析物流路径、网络,求一个最短、最快的路径,或者最省成本的一个路径。现在可能我们追求的是更可靠地达成货主商品交付的解决方案,大家对可靠性或者说对物流供应链柔性韧性的要求更高了。3)物流配套服务要求更高了。客户在海外除了需要解决物流,可能还需要有配套的服务。比如说代发货、库存补货、控制管理,更多是离岸业务,帮助客户“脑子”在国内,“手”能伸到国外,提供大量本土化配套服务能力,包括物流,金融等。
1)我认为国际供应链服务会有很多分类,从功能性贸易服务到生产性贸易服务。同时,伴随中国品牌出海全球化,会催生更加丰富的贸易服务形式。除了物流需求,未来会是出海服务的生态团战,亚马逊除了卖书,也可以卖一切。2)供应链服务业态中,会形成更多生态链的合作,关键是寻求在生态链中更好的定位,让中国优秀的服务型企业也能在出海浪潮中做大做强。1)中国的商品出海一定需要优秀的物流配套服务的出海。如果服务商没有全球化,中国的品牌很难全球化,历史是相似的,欧美企业也是这么走过来的。2)无论是出海服务企业,还是出海品牌,都应该根据能力、定位来选择市场,每个产品在不同市场的接受程度不同。而凡是发展好的公司,一定有更开放的、更灵活协同的组织体系。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壁垒,都要有敬畏之心。我觉得工匠精神有的时候还是要有的,怎么样十年如一日的去迭代自己的产品,我认为是接下来品牌全球化非常重要的点。1)出海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短板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就会受到影响,从海上拥堵、卡车不足、仓库爆仓、堆场太满、空箱太多、进不了港、出不了港,任何环节都可能出现不可预期的问题,在世界上风险永远存在,数字化服务颗粒度更细,交付预期是按照小时、分钟在计算的,因此,数字化可以尽早预知风险,解决风险控制,做出更好的处理方案。2)同时,行业中也在推进用金融工具、指数,对冲风险。
1)我认为未来,出口货量不会大涨,出口货值在大涨。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出海品牌愿意为更好的出海服务买单。 因此,现阶段还是提升服务质量及自身优势特点,形成壁垒。2)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打造品牌,再回国安排生产,形成现有品牌、后有制造的模式,但一样会加快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话题六:未来5-10年,中国品牌在全球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带一路的发展,正在逐步打开世界更多市场,今天中国当然是世界工厂,已经取得成就,但我们还没有爬到全世界制造业的顶峰,我看好这个机会。1)每一次我到不同国家,都会对比中国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带到这里,我觉得确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展望,把中国生活方式、中国产品输送到全球。2)提升供需匹配能力。随着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加快出海,会利好更多国内品牌、服务供应链。因此,做好准备,特别是人才,自我能力的迭代、升级,才能更好地抓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