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 文物展览简介2-商代甲骨文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0-27 11:26:23
27
【2.商代甲骨文】展览
的直接材料。自從淸光緒廿五年(1899年),發現甲骨文以後,經過許多學者專十七年(1928年)至二十六年(1937年)間在甲骨文的發現地!【附:殷商甲骨占卜材料的整治過程説明】
「甲骨文」是中國三千年前殷商王室
所作占卜後而刻下的記事實錄。所謂「甲」,專指龜甲,「骨」則以牛的肩胛骨爲
最多,少數也有用鹿、羊和豬等的肩胛骨
。從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總數約十萬多片
,其中龜甲居多,這些甲骨材料,在占卜
及刻字之前,都需經過鋸、削、磨、刻及
鑽鑿的整治工作,才能提供卜官與貞人(
史官)使用。
龜甲的取材,特以平板的龜腹甲爲主
,但穹隆的龜背甲也可分製成「半背甲」
與「條背甲」使用,條背甲上刻有圓孔,
以便穿繩結紮,功能同竹簡編册。牛胛骨需將骨板製平,使它可以積疊存放,又易鑽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覽品係取現代的龜甲與牛骨實物,仿製殷商甲骨占卜材料的整治過程,並配合圖片逐步展示,使與出土原物比照研究,用收實驗求眞之旨。【附:侯家莊一〇〇一號殷商帝王大墓】
大約在三千三百多年前的晚商時期,有帝王盤庚遷到現在河南省安陽縣的小屯洹河之侯家莊的西北岡上。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秋至二十四年(1935年)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在西北岡發掘了此座宏偉的一〇〇一號大墓,成爲中國考古界一項最重要的收穫。應是晚商使用毛筆繪畫的眞跡,白陶器則是繼彩陶、黑陶之後新發展的文化表現,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品,爲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揀選重要資料的大部份,其以雕刻藝術之成熟精美爲突出,並配合發掘實況圖片,藉觀商代帝王陵墓構築的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