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河
于都河,是一条充满红色记忆的河流,它见证了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集结于都河北岸,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石尾和靖石渔翁埠等主要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启了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中红八军团这支年轻英勇而短暂的部队,主要是从罗坳孟口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踏上漫漫征途。
红八军团组建时间较晚。1934年9月21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决定由红21师和中央警卫师(改为红23师),在兴国县崇贤圩合编,组建红八军团,受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甦,参谋长唐濬(后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中央代表刘少奇。该军团编为野战军右翼后卫参加长征,代号为“济南”,全军团原有9022人,在于都补充1900人,合计10922人。
一个短暂而无名的英雄军团,为保卫中央纵队,担任右后翼和长征运输辎重。在血战湘江当中,由长征组建时的一万多人,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后仅剩600多人。鉴于红八军团受到重创,已丧失战斗实力,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决定取消红八军团建制和番号,将其并入红五军团。一个匆忙组建的军团仅仅存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这样消失了。
红八军团于10月8日晚撤离兴国县古龙冈西北战场,在古龙冈集结,随后经于都县北部之平安、桥头、银坑南移。10月9日,红军总司令朱德致电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委黄甦,告知:红八军团向集中地域移动。“甲、八军团于今九日晚由现地出动,并于十二日拂晓前到达杰村,澄龙、社富地域。乙、移动的秩序如下:(A)九日夜,八军团应到达古龙岗南岸之水南南路石桥地域,而后方机关则应到达黄沙、平安寨。(B)十日夜,八军团司令部随二十一师应到达桥头地域,而二十三师及后方机关则应到达银坑地域。(C)十一日夜,则全部隐蔽的到达指定集中地域。”据《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1934年10月9日)》记载:“1934年10月12日,红八军团从晚上出动,由桥头、银坑转移到杰村、澄龙、社富地域。”其中,21师从兴国古龙岗——于都桥头乡水背村——朱屋村——桥头村——江背村——历迳村——马安乡上宝村——贡布村——溪背村——头金村——马安村(西汾村)——兴国杰村、社富。23师从兴国古龙岗——于都银坑镇岩前村——松山村——平安寨(含今平安村、年丰村)——琵琶村——桥头乡水背村——朱屋村——桥头村——兴国杰村、社富。
兴国五龙圩
于都仓前村
10月17日晚,红八军团从杰村、澄龙、社富地域出发,由兴国五龙圩经村头、大坑至于都仓前坳背。从仓前村坳背组至罗古嶂组,罗古嶂组经过古嶂岽,古嶂岽如一块巨大屏障,海拔848米,这里可以一眼望见于都、赣县、兴国三县。然后至湖南排组,由湖南排组走山路至罗坳镇古嶂村(今大桥村)。
罗坳镇古嶂村

罗坳孟口渡口
来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长征源于都”APP 于都人自己的APP
扫码下载“长征源于都”APP
投稿邮箱:ydsjb@126.com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