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
作者 | 何承天,董廷尉,付晨昕,余彤倩,徐 雨,叶翔宇,王来力
(1.浙江理工大学,a服装学院;b.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杭州 310018; 2.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 3.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杭州 310018; 4.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为系统解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标准,对现行的相关绿色标准进行了统计归类、绿色评价指标梳理和绿色指标限值比对,结果表明:现行的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包括3种限制类标准(取水定额、水污染物排放限额、能耗限额)和5种鼓励类标准(节水型企业评价、绿色工厂评价、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绿色园区评价和绿色供应链评价);前四类标准的评价指标只针对某一方面绿色性能设定要求,后四类标准则为取水量、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在单位产品取水量限额、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限额方面,取水定额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要求最低;在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方面,能耗限额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对于同类产品的限额值差距较小。
关键词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水耗;能耗;评价指标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概况


图1 八类绿色标准数量与占比
Fig.1 Quantity and proportion of eight categories of green standards
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包括生态纺织品标准、绿色纺织产品评价标准和绿色设计纺织产品评价标准。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并且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产生较大损害乃至无害的纺织品[5],中国在2002年发布了首个生态纺织品标准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并先后于2009年、2020年进行两次修订,作为国内生态纺织品评价的依据。最新修订的标准GB/T 18885—2020《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主要技术更新有:一是完善生态纺织品的定义描述,将生态纺织产品分为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用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和装饰用品四类;二是增加了铅、镉、镍等重金属排放限量,多环芳烃等新型污染物的禁限用要求;三是增加有害染料、有害化学物质的限量要求并修改其检测方法,同时提高标准中关于色牢度的指标要求[6-7]。绿色纺织产品在生态纺织品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品绿色属性要求,管控范围由产品成品延伸至产品生产过程[8]。例如,与GB/T 18885—2009的评价指标相比,GB/T 35611—2017《绿色产品评价 纺织产品》的评价指标增加了产品生产应满足的取水量要求。此外,绿色设计纺织产品评价标准引入生命周期评价理念,根据不同产品原料、生产工艺等针对性构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后续发布的各类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在资源属性、环境属性和品质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能源属性的评价指标要求,各类属性的指标设置也根据产品不同而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绿色工业园区由政府统一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功能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和园区管理水平高;园区内企业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资源能源高效综合利用水平高;工人、园区及环境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协调发展[9]。基于此,绿色园区评价标准从园区发展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全方面、多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要求整个供应链上各企业基于绿色理念,利用先进技术及管理手段,全面规划绿色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并对资源流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
八类绿色标准的适用对象可分为产品、企业、园区和供应链等四个层面,如图2所示。八类标准清单见表1。
表1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清单
Tab.1 List of green standards in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图2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适用对象分类
Fig.2 Application scopes of green standards in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中在产品层面的相关标准种类和数量最多,包括取水定额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涵盖了纤维、纱线、面料和制成品4个阶段的产品类别,如图3所示。取水定额标准和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对纤维、纱线、面料和制成品均有管控,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纤维产品所涉及到的取水定额标准数量较多,在制成品中仅有取水定额标准和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两类,且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占据绝大部分。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涵盖纤维、纱线、面料3个产品类别,能耗限额标准则重点应用于纤维和面料两类产品。
图3 产品类别中各类绿色标准占比
Fig.3 Proportions of various green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products
国内工业行业产品层面现行绿色标准752项(取水定额标准58项、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35项、能耗限额标准206项、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453项),其中纺织服装行业有50项,占比约为6.6%。工业行业企业层面现行绿色标准134项(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18项、绿色工厂评价标准116项),其中纺织服装行业有12项,占比约为9.0%。工业行业园区层面的绿色标准有6项,供应链层面的绿色标准有8项,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分别有1项和2项。与国外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相比,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适用范围涉及棉、麻、丝、毛和化学纤维等多种产品类别和生产工艺链段,国外的相关标准多以洗毛、织造及染整等工序统一设定限值要求,且主要运用法规政策和市场手段进行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管理和调控。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评价指标分析

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的评价指标分为限制类指标和鼓励类指标,取水定额、能耗限额、水污染物排放限额属于限制类指标,节水型企业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指标、绿色园区评价指标和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属于鼓励类指标。限制类指标旨在为行业确定产品生产中水资源、能源取用以及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底线,约束力包括推荐性要求和强制性要求,现行标准中的取水定额指标为推荐性要求,水污染物排放指标为强制性要求,能耗限额则既有推荐性要求,又有强制性要求。鼓励类指标旨在推动行业内绿色生产新技术使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皆为推荐性要求。
对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纳统计,结果见表2。各类标准的评价指标之间各有侧重,但评价体系之间亦有指标重叠,不同标准之间存在参考、引用情况。取水定额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针对水资源取用、废水排放、能耗当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单独管控,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及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从更多维度的属性进行绿色管控,这两类标准多为近几年发布实施,旨在为行业树立标杆性的绿色工厂或是评选出行业内先进绿色设计产品。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绿色工厂评价需要多维度,涉及企业生产相应产品的取水量、能耗、各类污染物排放、碳排放量以及工厂基础设施等指标。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中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的指标包括取水量、能耗、污染物排放、产品安全性能等指标。纺织服装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水资源依赖性,典型耗水工序在消耗大量水资源的同时通常会排放大量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与水资源相关的取水量、废水污染物的排放相关指标一直是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10-11]。在绿色工厂和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关于取水量和废水污染物的排放评价指标是企业必选评价项。
表2 各类标准绿色指标统计
Tab.2 Statistics of various standards' green indicators

印染链段是纺织行业内典型的耗能、耗水和废水排放的环节[12-13],亦是绿色标准重点关注的生产环节,结合各类绿色标准中评价指标各有侧重、互有重叠的特点,选择与印染相关的棉产品为例对六类标准中绿色评价指标异同进行分析[14],见表3。
表3 棉类产品相关绿色标准限额值
Tab.3 Limit values in green standards regarding cotton products

由表3可知,绿色标准的评价体系限额指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由低到高将其划分成现有、新建和先进3个等级。在棉类产品单位产品取水量限额指标方面,取水定额标准要求最低,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和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的单位产品取水定额值处于相近水平。例如,GB/T 18916.4—2012《取水定额 第4部分:纺织染整产品》规定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每生产百米棉染色纱线分别不高于150m3和100m3,与之相比GB/T 26923—2011《节水型企业 纺织染整行业》中规定染色纱线单位产品取水定额值为100m3/t,FZ/T 07010—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针织服装》要求生产染色纱单位产品取水定额值不超过80 m3/t,取水定额标准的限额要求最低。在各类与取水量限额相关的绿色标准中,取水定额标准发布时间最早,随着行业内对绿色发展愈加重视,取水量限额要求也逐渐提高。
在单位废水排放量限额方面,其指标限值要求亦表现出上述趋势。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在所有绿色标准中最早对产品废水排放量做出强制性限额要求,在近五年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标准和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中对于废水排放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例如,GB 4287—201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棉染色纱线的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现有、新建和先进值分别不能高于110 m3/t、85 m3/t和85m3/t,FZ/T 07010—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针织服装》则直接规定染色纱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不应超过60m3/t,较前者要求更高。
在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方面,能耗限额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值基本一致。这几类标准多为近五年内制定,标准之间存在规范性引用情况,故限额值一致性较高。例如,FZ/T 07019—2021《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规定标准品棉型针织印染面料(中浅色)单位产品能耗现有、新建、先进分别不高于1300 kgce/t、1100 kgce/t、1100 kgce/t,FZ/T 07010—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针织服装》则直接将单位产品印染布能耗规定在1100 kgce/t以下。
结 论

建立健全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体系有利于推动行业内各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绿色低碳竞争力。本文将纺织服装行业现行的绿色标准整理统计,并对各类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结论:
a)现行纺织服装行业绿色标准分为取水定额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绿色园区评价标准与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八类。取水定额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能耗限额标准为限制类标准,其余几类为鼓励类标准。
b)取水定额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能耗限额标准和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构成针对性较强,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管控。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绿色生态类产品评价标准、绿色园区评价标准与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为多维度绿色指标综合评价。
c)绿色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中,大部分评价指标限额分为现有、新建、先进三级。针对单位产品取水量限额指标和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指标,取水定额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在相关标准中要求最低,且两类指标均呈现随着行业绿色标准发展要求愈加严格的趋势。在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方面,同类产品的相关标准之间限额值差距较小。
d)水污染物排放限额指标有待结合行业生产现状进行及时更新;能耗限额指标可按照细分行业类别进行细化,按产品类别制定强制性标准,设定能耗限额指标上限,在绿色工厂评价、绿色园区评价和绿色供应链评价等推荐性标准中设定细分产品类别的鼓励性限值,引导纺织服装企业节能低碳生产。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电子期刊)
[1] 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8820—2011,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Industrial Water Conservation. GB/T 18820—2011, General principles of stipulation of water intake norm for industrial product[S]. 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1.
[2] CHEN H, YU X, WANG X N, et al. Dyeing and finish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S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26:129353.
[3] 周羽化,武雪芳.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40余年发展与思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6,38(9):99-104,110.
ZHOU Yuhua, WU Xuefang. Development of water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s in China for more than 40 year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2016, 38(9):99-104, 110.
[4]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2723—201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Energy Fundamentals and Management.GB/T 12723—2013, General principles for establishing allowan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throughput[S]. 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3.
[5] 潘璠.生态纺织服装材料的选择[J].棉纺织技术,2016,44(6):82-84.
PAN Fan.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textiles and apparels material[J].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2016, 44(6):82-84.
[6] 柳永杰,李芳,官杰,等.《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新标准解读[J].纺织科学研究,2021,32(S1):90-92.
LIU Yongjie, LI Fang, GUAN Jie,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cological Textiles[J]. Textile Science Research, 2021, 32(S1):90-92.
[7] 陈珂,刘猛.《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新旧标准对比[J].中国纤检,2022(4):105-107.
CHEN Ke, LIU Meng. Comparison of old and new standards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Ecological Textiles[J]. China Fiber Inspection, 2022(4):105-107.
[8] 张敢.我国绿色纺织品发展策略探讨[J].棉纺织技术,2013,41(8):65-68.
ZHANG Gan. Discussion on domestic green textiles deve-lopment strategy[J]. 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 2013, 41(8):65-68.
[9] HOU D Y, LI G Y, CHEN D J, et 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parks using the long-tail effect mode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248:109288.
[10] 王来力,吴雄英,丁雪梅,等.纺织品及服装的工业水足迹核算与评价[J].纺织学报,2017,38(9):162-167.
WANG Laili, WU Xiongying, DING Xuemei, et al. Calc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water footprint of textiles and apparel[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7, 38(9):162-167.
[11] 王克,田泽君,王来力.浙江省纺织工业水足迹核算与评价[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6):737-742.
WANG Ke, TIAN Zejun, WANG Laili. Calc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footprint of textil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20, 43(6):737-742.
[12] 赵朝.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J].印染助剂,2021,38(5):7-10.
ZHAO Zh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J]. Textile Auxiliaries, 2021, 38(5):7-10.
[13] 李一,牟金莹,骆艳,等.纺织印染工业生态毒性足迹核算与评价示范[J].现代纺织技术,2019,27(4):65-70.
LI Yi, MOU Jinying, LUO Yan, et al. Ecotoxicity footprint accounting and assessment demonstration of textile dyeing industry[J]. 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 2019, 27(4):65-70.
[14] 李红彪,李中全,陈建琼.棉织物的节能生态染整短流程工艺[J].现代纺织技术,2019,27(6):96-101.
LI Hongbiao, LI Zhongquan, CHEN Jianqiong. Abbre-viated energy-saving ecological dyeing and finishing process of cotton fabrics[J]. 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 2019, 27(6):96-101.
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