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选择喜欢的专业,然后深耕博览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02 11:43:48     33

高考分数出来以后,家有考生的家长们都在忙着给孩子填报志愿。这件事对于多数考生和家长都是颇为紧张的一件事,因为如今的高校和专业实在是太多了,那一本厚厚的报考志愿书就让人望而却步。据教育部官网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在数量如此庞大的高校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对每个分数的学生都是有难度的。
因为侄女参加高考,弟弟弟妹希望我能帮忙参谋一下。我不做高中老师很多年,对报考这件事也比较陌生。为了了解更多情况,我向朋友和同学咨询,阅读相关文章,终于做到了心中有数。侄女自己也很重视,在家默默研读资料,选择想去的学校和想学的专业。

现在填报志愿已经不像我们那时候,选择三四个志愿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填一下就好。我一心想做语文老师,从哈尔滨师范大学到佳木斯大学师范学院再到呼兰师专,填的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结果,哈师大差几分没考上,很自然地被佳木斯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四年以后,顺利地实现了我的第一个人生理想,当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一转眼,大学毕业已经二十三年,高考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让高中学业变得复杂繁琐,扑朔迷离。然而静下心来细想想,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变化的表象之下,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仍然在起作用。
上大学这件事,无论对谁都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人生阶段。高考结束,意味着孩子完成了中小学十二年的学业,掌握了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了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从此以后,孩子可以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行动自由的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不再事事依赖师长,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前方的路要靠自己来掌舵,师长的作用逐渐减弱。
大学所学的专业与未来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所以填报志愿时,与其说在选择学校,不如说在选择专业。人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单位中度过的,只有做着一份自己由衷热爱的工作,才会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相对于做不喜欢且没有成就感的工作,热爱的工作更容易取得杰出成就,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高考中,每一个学生取得的分数都值得被认可,被尊重,那是他们在人生第一阶段披星戴月、辛勤付出的结果。虽然有多有少,但同样凝结了智慧和辛劳。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分数都有相对应的学校可以选择,没有必要自惭形秽,一蹶不振。
一位朋友对我说,他的外甥女高考分数不理想,妹夫非常生气,不想让孩子上大学了。我听了以后非常着急地说:“千万不要这样对待孩子的学业,这个分数也是她十几年努力奋斗的结果。天生我材必有用,到适合的学校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个分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级别,但决定不了人生的最终走向。”
一个人能否拥有幸福的生活,学业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绝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就否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没有错。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人生追求都不一样,成年人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只要孩子能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将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就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至于是否名校毕业,能否飞黄腾达,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
哈佛大学从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财富、名声或者拼命工作。也就是和家庭、朋友和周围人群连结更紧密的人更幸福。那些拥有巨额财富、身居高位和拼命工作的人很难拥有和谐、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常常陷入寂寞孤独之中,感受不到人生的诸多幸福。
通过填报志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里接受专门知识的学习,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学生经过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学习,多数都身心俱疲,缺少娱乐和放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的特点和作用,难免会采用过度紧张或过度放松的态度,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
进入大学后,学生要调整过去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适应大学生活。多数学生都会离开父母住学校的集体宿舍,这意味着要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处理集体生活里遇到的问题,学会与舍友相处。适当读一些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方面的书籍,增加相关知识。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没有中小学那么密切,老师上完课就会离开学校。那些特别依赖老师的学生会有一段适应期。自主性不强的学生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却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没有那么多作业和试卷要完成。大学生要学会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找到所学专业的学术图书和期刊。专业老师毕竟只有一位,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却有很多,通过阅读专业图书和期刊,可以逐渐了解业界著名代表人物,跟着她们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几乎是成为专业优秀人才的必经途径。
大学里的生活要比中小学丰富多彩,除了专业课、公共课之外,还有各种社团组织、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可以选择特别喜欢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强身健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工作以后对身体的消耗会更多,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做保证。
大学生活没有必要像中小学那样一板一眼,紧张辛劳,但也不能过度放松,而是要合理规划,做到细水长流,劳逸结合。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状态,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刻苦的时候刻苦,在业余时间安排一些锻炼、读书和社交的时间。人生是一个综合教练场,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知识储备必须要多元,要丰富,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涉猎,最好不要出现理工科不懂文史哲,文科类不懂数理化的现象。我们要有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意识和行动,才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生存环境下收获稳稳的幸福。

摄影:后窗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