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唐葵花形万字镜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6-29 11:47:13     22

《木兰辞》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说的是女子对镜梳妆打扮。铜镜是承载着华夏文化的瑰宝,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成熟于战国时期,盛于汉唐,宋金时期发展缓慢,明清因玻璃镜的普及而衰落。它不仅是古人照面梳妆和整理衣冠不可或缺的用具,更是人们精神文化的载体。

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早期的铜镜装饰简洁朴素,做工粗糙,生产量不大,镜面纹饰较为简单。

到了汉代,铜镜开始带有大量吉祥、祈福的铭文,蕴含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唐时,铜镜的发展达到巅峰,无论是材料选择、制作工艺,还是装饰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图案纹饰方面,这一时期的铜镜打破了传统的圆形和方形图案的局限,图案常随主题而变化,展现出多种艺术风格和技法,内容与新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使得这一时期的铜镜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在制作工艺方面,唐镜尤其是盛唐镜大多是银白色,其铜质配比为铜69%左右,锡 25%,铅5%,部分镜还加有银,呈现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气度。

  









《天工开物》:“唐开元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每口值银数两者以此为故。”宋代以后,随着世俗化普及,铜镜需求量增加,它成为普通商品,一些铜镜还铸有商标字号。到了辽、金及元代,由于民族传统的差异,这一时期的铜镜有着鲜明的民族图案。明清年间,铜镜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用品,直到晚清才被防锈效果更好、价格更低的西方玻璃镜所取代。

除了“整饰容颜,修尔法服,正尔衣冠”这一基本功能,铜镜在古代还具有很多功能。首先,中国早期的铜镜充当了祭祀的礼器,和玉一样是人与天沟通的媒介。其次,古人认为铜镜还具备通鬼神、照妖魔的功能。我们常说的“照妖镜”便是一例。人们甚至用镜子来预测凶吉,通过“镜听”来判断吉凶与归期。此外,铜镜背面的吉语铭文以及充满祥瑞意味的纹样还决定了它具有充当信物、礼物甚至贡物和赐物的功能。













这件唐葵花形万字镜,虽然是一面残镜,但却是一件非常好的教学标本。直径 14.3 厘米,厚1厘米,镜呈葵花形,镜面较平,圆形钮,窄缘,中间有一大万,亮度极好,整体大唐风采浓烈,此类镜子均为盛唐时期所制。

铜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不仅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发展的证据,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民俗,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几千年来,铜镜历经了出现、繁荣、鼎盛和没落。随着玻璃制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铜镜逐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在历史中的地位和考古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唐葵花形万字镜》,《西北大学报》,2022年10月10日,第789期。
[2] 张显媚:《略述华夏瑰宝古铜镜的变迁》[J],《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5期。
[3] 王芳:《浅谈古代铜镜的文化艺术内涵》[J],《文化产业》,2019年第22期。
[4] 陈晨:《唐代花形铜镜赏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20期。
[5] 宋新潮:《中国早期铜镜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学报》,1997年第2期。

END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六9:00——17:00(16:15停止入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暂不开放)
参观预约
点击西北大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预约-在线预约】持身份证原件验证入馆
讲解预约
029-88303063
研学合作
029-88302204   18682954668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

地铁路线
5号线 边家村站;2号线 永宁门站
公交路线
西南城角站 311、60422416/K1618/K18800251、402184701
西北大学站 631/K631、900311205102116/K16604521402206
博物馆官网
http://bwg.nwu.edu.cn/

西大博物馆微博

西大博物馆抖音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



专业指导:西贝

藏品照片:张越

文字整理:黄滢滢 张珍

编辑:赵宇航

责编:王雨曦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