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的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新模式在多国已崭露头角,数字技术在推进农粮体系现代化转型、筑牢粮食安全方面的贡献越来越举足轻重。4月25日至27日,由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办的首届智慧农业博览会在山东潍坊举办,本届博览会主题为“智造农业 数联乡村”。
首届智慧农业博览会聚焦全球农业领域“高精尖特新”服务和技术,设立了包括智慧农业展区、数字乡村展区、粮食减损技术展区等六大展区,展示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成就和世界智慧农业前沿技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农业应用和目标市场,本届博览会吸引了德国、以色列等农业技术发达国家以及东盟国家、上合组织国家等共有22个国家的40多家企业、行业组织参展,预计观展人数将超过10万人。
携手东盟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本届智博会期间,来自多国的农业解决方案、先进农机设备和农产品百花齐放,竞相亮相。其中,来自马来西亚的企业Singularity Aerotech Asia(亚洲奇点宇航科技)展出了智慧农业平台和物联网农业解决方案,通过收集作物周期的土壤信息、气象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及数字农场管理平台的场景应用,保障供应链运作有效且顺畅、透明。
中国非常注重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2022年11月,中国和东盟将2023年定为“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双方将重点深化农业绿色发展、减贫与乡村振兴、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等领域合作。
据了解,2022年,中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2468.6亿元,同比增加21.3%,占同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15.7%。目前,中国已在菲律宾、印尼等国建立合作中心,加强农业技术转让合作,增进农业科技人才交流,推动中国—东盟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把握中亚农业合作“绝佳窗口期”
乌兹别克斯坦担任此次智博会主宾国。乌兹别克斯坦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与中国的农作物相似、农耕文明相近。过去数年间,两国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遍及农业生产全过程,真正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项目涵盖小麦面粉及植物油脂加工、牛羊养殖及屠宰加工、棉花种植及纺织品等多个领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规模逐年增长,从1992年的1.7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0.73亿美元。
中亚地区拥有广阔的农业资源,处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全球数字农业的进步,一系列前沿数字设备涌现,为农业跨国合作创造机遇,此次智博会在充分展现我国智慧农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打开中亚智慧农业市场蓝海,推动当地供应链和标准制定,实现长期发展。
中欧农业合作助力农业现代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智博会特除别设置德国展区外还举办了中德智慧农业企业对话研讨会。来自德国的企业雷肯农业机械(LEMKEN)、科乐收(CLAAS)和蕾茜纳环保技术(LECHLER)参展,播种机、收割机和农用喷头等当地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在展会登台,吸引大批专业人士关注。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德国农机产业尤为发达,高度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借助现代化农场管理手段,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起,德国便开始在精准农业领域探索,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卫星遥感等技术,大型农机得以联网,在田间大显身手,进行精细化作业。
中国是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深化中德农业合作意义重大。2015年3月,中德农业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在中德农业中心框架下,两国农业合作发展迅速,政策对话、企业交流、科研协作、交互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与项目纷叠推进,成果丰富,已成为中国与欧洲国家农业合作的典范。
智慧农业博览会是经农业农村部批准举办的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智慧农业领域专业展会。伴随智博会国际交流平台的打造,中国正在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地区在智慧农业领域的交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数字农业交流注入新动能。

全文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承信网络受邀参加2021西部数字乡村发展论坛
没错,系统就是让您免费用!

【免责申明】:本号所转载文章和图片仅用于行业交流,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