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陆机《平复帖》
《平复帖》卷(西晋) 陆机,藏。《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无名款,宋人定为陆机作品,米芾定为“晋贤十四帖卷”之一。书写于西晋的《平复帖》,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02
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cm,横17.2cm,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20世纪30年代,清皇室被逐出故宫时,老皇妃将《伯远帖》携出宫换钱,因此流散在外,辗转乱世中。直到1950 年宝帖在香港出现,周恩来总理指示以重金将二宝购回,再交故宫博物院珍藏。
03
《兰亭序》神龙本

04
欧阳询《梦奠帖》
05
国诠楷书《善见律》
06
怀素《苦笋帖》
《苦笋帖》卷 (唐)怀素,上海博物馆藏。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苦笋与茶的性状,同佛道中人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怀素通过书法充分体现了茶与禅的种种缘分。
07
杜牧《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故宫博物院藏。《张好好诗》,是晚唐时期的一首诗词,由杜牧所写的五言古诗。此诗以浓笔重彩,追忆了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的美好一幕。当年那绰约风姿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杜牧用精湛的诗歌语言,再现了张好好升浮沉沦的悲剧生涯,抒发了诗人对这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难女子的深切同情。
08
唐人摹《万岁通天帖》
唐人摹《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辽宁省博物馆藏。宋代《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徵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录。其中以真赏斋为精刻而有名。唐摹《万岁通天帖》较之台湾收藏的《远宦帖》,日本收藏的《孔侍中帖》《丧乱帖》等更为重要。以其忠于原作风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二王以及东晋至六朝书法的可靠依据。
09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
《神仙起居法帖》卷(五代) 杨凝式,故宫博物院藏。神仙起居法帖,书于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杨凝式时年76岁),当属其晚年代表作。卷前有题签“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墨迹”,帖后有宋代米友仁、元代商挺、清代张孝思题记及楷书释文五行。
10
林逋《自书诗》
《自书诗》卷(北宋) 林逋,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为纸本、行书。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自撰并书诗 5首,笔法清秀挺劲,卷末自识:“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应是仁宗天圣元年(1023),时林逋57岁。本幅有苏轼、清乾隆两跋,卷后有王世贞、王世懋、王鸿绪、董诰跋。
11
蔡襄《自书诗》
12
文彦博《三帖卷》
《三帖卷》 (北宋)文彦博,故宫博物院藏。文彦博书迹世所罕见,此三帖似为案牍批语。吴荣光《辛丑销夏记》有著录,但诸家藏印与荣郡王一跋均失载。此三帖为文彦博公文案牍所书,第一帖年岁久远,似经揭损,墨色较疲。第二贴字如拳大,笔势沉着,有颜真卿遗风,张珩认为此为文彦博传世墨迹第一。
13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

《楞严经旨要》卷(北宋)王安石,上海博物馆藏。《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结字修长紧聚。字势于端庄中有奇纵的变化,左俯右仰,上下揖让,横笔逸出,孤撇出挑,颇有奇逸之趣。用笔清劲,起笔轻按,导送收放,使转灵活,颇得杨凝式的笔法。全篇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字行间错落参差,并不板滞,有“横雨斜风”之势,得萧散简远的意韵。
14
黄庭坚《诸上座》
《诸上座》卷 (北宋)黄庭坚,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为纸本,大草书,纵33厘米,横 729.5厘米。《诸上座》原为五代金陵僧人文益语录的节录,通篇是“禅宗”的语言。此卷是黄庭坚为他的朋友李任道写的,款署“山谷老人书”,钤“山谷道人印”,运笔圆劲苍老,笔势雄畅。卷后有明代吴宽、 清代梁清标跋。
15
米芾《苕溪诗》
《苕溪诗》卷 (北宋 )米芾,故宫博物院藏。《宋米芾苕溪诗帖》,北宋,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cm,横189.5cm。为宋元佑三年(1088)八月八日米芾书自撰诗。共35行,294字,此为米芾三十八岁时所书。铃有“绍兴”“睿思殿印”“项元汴印”“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宝印。帖首行下有项氏收藏之“独”字编号,帖后有米友仁,李东阳跋。
16
赵佶《草书千字文》
感恩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