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早些年前, 去美国出差时,在陌生拜访客户过程中, 我问到其中一个客户,如果选择跟我们合作的话, 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他明确告诉我,最担心中国供应商挂在嘴上的“ over promise \" ,我顿时愣住了(因为在客户回答前, 我认为应该是价格高、付款安全等问题)。后来细聊下去才知道,他与国内供应商合作过程中, 原来踩过坑(其实这些年,我作为进口商, 与国内一些供应商合作过程中, 也踩过类似的坑)。
其实大家都清楚,产品不可能是完美的,无论再严格的 QC 还是再小心的跟单,有时产品或包装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客户也能理解,关键时解决好就行。重点的核心是在于明明是由于供应商自身的问题,导致给客户带来的损失时,工厂往往也会第一时间去了解,之后呢,你会发现,之前的Better service可能兑现不了了,供应商往往给出的回复是以下几种:
	
1,订单给你的价格已经很低, 我们已没多少利润了,然后就.............没有然后。
2,下次返单时, 我再给你多申请优惠点(有些更离谱的是,要求后面再下多少个柜, 每条柜再申请减免一点点)。
3,我免费给你补点样品,但运输客户自己安排==(你知道后面的进口费用又是多少吗?)
	
如果你是那个Buyer, 得到上面这些的回复时,你是作如何的敢想。明明是供应商的问题, 而buyer 将会为此埋单。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有一种, 就是Game over , 客户不再返单了。
	
其实很多供应商, 最开始的初衷都是努力做好订单,培养一个能长期合作的客户。可是当出现问题时,可能他们更多想的是如何先保护自己、保住自己的订单收益、实现落袋为安的经营原则。看似聪明、实则愚蠢。开发一个新客户,意味着你也要付出开发成本的,为何没想过把这些成本投入到解决问题的点上呢?
	
真正的企业出海,最基本的目标是能帮助客户实现利润、赢得市场的。只有这样, 你才能取得客户真正的信任,客户才会把你看成为合作伙伴。你觉得在那些时候,客户还在为 0.1 美金的差价而转去你的同行吗?
	
在此,给同行的小伙伴们一些建议, 在你做trading 的时候,不防也研究一下marketing , 因为只有这样, 你才能走得更远、拥护你的客户才会越来越多,你还何愁没订单呢?
          其实大家都清楚,产品不可能是完美的,无论再严格的 QC 还是再小心的跟单,有时产品或包装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客户也能理解,关键时解决好就行。重点的核心是在于明明是由于供应商自身的问题,导致给客户带来的损失时,工厂往往也会第一时间去了解,之后呢,你会发现,之前的Better service可能兑现不了了,供应商往往给出的回复是以下几种:
1,订单给你的价格已经很低, 我们已没多少利润了,然后就.............没有然后。
2,下次返单时, 我再给你多申请优惠点(有些更离谱的是,要求后面再下多少个柜, 每条柜再申请减免一点点)。
3,我免费给你补点样品,但运输客户自己安排==(你知道后面的进口费用又是多少吗?)
如果你是那个Buyer, 得到上面这些的回复时,你是作如何的敢想。明明是供应商的问题, 而buyer 将会为此埋单。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有一种, 就是Game over , 客户不再返单了。
其实很多供应商, 最开始的初衷都是努力做好订单,培养一个能长期合作的客户。可是当出现问题时,可能他们更多想的是如何先保护自己、保住自己的订单收益、实现落袋为安的经营原则。看似聪明、实则愚蠢。开发一个新客户,意味着你也要付出开发成本的,为何没想过把这些成本投入到解决问题的点上呢?
真正的企业出海,最基本的目标是能帮助客户实现利润、赢得市场的。只有这样, 你才能取得客户真正的信任,客户才会把你看成为合作伙伴。你觉得在那些时候,客户还在为 0.1 美金的差价而转去你的同行吗?
在此,给同行的小伙伴们一些建议, 在你做trading 的时候,不防也研究一下marketing , 因为只有这样, 你才能走得更远、拥护你的客户才会越来越多,你还何愁没订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