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中建集团承建的
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
建成投用并迎来首展
——中国(济南)国际机床
暨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标志性工程。项目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筑面积约37.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13栋单层展馆、2栋星级酒店及配套设施等。项目三期全面建成后,净展览面积将达到51万平方米,成为全球规划建设的净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中心,具备承接APEC、G20等国际峰会的能力,预计年参展人数超800万人次,年交易额逾千亿元,助推济南产业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01
58吨“柳叶”吊装国内首例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项目团队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将场地原有松软泥土置换为粉土
并使用20吨振动压路机
层层压实
为保证换填后的地基不发生沉降和变形
项目团队还将23厘米厚的混凝土筏板
进行防水、防潮等技术处理
地表铺设耐磨金刚砂面层
每平方米地基的承载力可达12吨
可承办游艇、飞机等大型、重型机械展览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项目团队为使建筑“脊梁”更加坚固
在钢筋混凝土立柱外围
包裹一层新型铝框木模板
用于浇筑定型
这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板
与普通的木模板相比
承载力提高20%
同时,项目采用方圆扣加固体系
从外围对模板进行多道加固
多措并举筑造坚实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每个展厅的屋顶均由13榀
长63米、重58吨的柳叶形钢架支撑
因两排框架柱高差近9米
“柳叶”吊装既要保证框架柱的侧向稳定性
又要兼顾钢桁架不变形
其难度的特殊性
在国内较为鲜见
项目团队历时2个月
进行建模验算、方案对比
并邀请业内专家现场指导
最终确定两台履带吊车分别在两个展馆
各吊装一片“柳叶”
通过同时推进保证框架柱受力均匀
02
金属屋面展现黄河律动
要想波浪形屋面安装效果好
檩条定位的精度便要高
项目团队以设计为引领
采用三维扫描技术
通过BIM放样、建立三维模型
对复杂造型的金属屋面进行设计优化
导出高精度各构造层平面布置图、龙骨定位图
避免二维图纸的定位困难
提料不够精准等问题
提升建造效率
使得金属屋面呈现“黄河律动”效果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项目登录大厅为近椭圆形双曲造型
被称为“黄河之眼”
大厅约1700平方米的玻璃穹顶
营造出明亮畅快的内部空间
穹顶由网状钢结构及高透光玻璃组成
钢结构重量达到300吨
相当于30头大象的重量
龙骨定位以及采购到合适尺寸的玻璃较为困难
项目团队细化调整结构模型
在地面完成拼装后再整体吊装
通过计算机控制10台液压提升设备
连续8小时作业
提升至30米完成搭建
最终使得安装误差在3毫米以内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反复改进,保证一次成优
项目檐口铝板同样为曲面造型
且其定位点悬于三维空间体系中
为保证一次成优
项目团队反复改进条状方法
最终采用龙骨单元式吊装法
在地面完成拼装后
通过三维坐标系定位檐口关键点
将檐口龙骨尺寸控制在较小误差范围内
03
智能系统助力提升功能应用
多模灯光控制,更好满足布展需求
项目团队为每个展馆均匀设置
88盏400瓦LED天棚灯提供照明
照明配电箱内
增设智能照明控制模块
同时采用两路隔灯控制配电方式
满足智能控制、就地控制等多种控制需求
而且可以分区域点亮
更好满足多样化的布展需求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展厅内部为“组合式空调机组+侧送风”设计
设置4条超大型风管
3台空调机组和1台热转轮回收机组连接
共同提供风量
并设置136个球形喷口
可根据环境温度自行调节射流角度、风量
进一步降低整体能耗

图片来源:中国建筑
项目还实现安防系统全面覆盖
在展厅、走廊等
人流量大、风险等级较高区域
设置高清网络摄像机
实时监控并储存各区域动态情况
实时分析监控展厅的人流密度
及时追踪、预警突发情况
展厅顶部安装360°全景摄像头
具备鹰眼抓拍功能
可准确识别监控目标
并进行跟踪定位
保障场馆安全运行
免责声明:本微信图片及文字来源于【中国建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有涉及侵权请给予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