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展会,笔者有篇旧文可供研究:【展会闲谈】1. 展览的本义)。今年展会期间,笔者遇到几个企业负责人,都说:我有新产品,但是不想拿到展会上,怕被人抄袭。看得出来,他说的很犹豫,也已经把产品带来了。当时实在太忙了,笔者答应他回头儿聊聊作为答复,这一回头儿也好多天了。实在抱歉,今天在这里谈谈吧,这也是近年来听到的遇到的关于展会的疑问之一。
对此,笔者的观点很鲜明,第一,大可不必;第二,大张旗鼓。
先说大可不必。展会本来就是一种信息交互过程,这是展览展示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价值功能。国际农机展四个作用平台之一即为——农机信息集聚与交互平台。任何一个企业参展,都把学习、调研作为重要内容,甚至有很多企业的部分人员不参加自己企业的展览展示活动,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业交流,大大方方摆到桌面上即可。否则,试问哪一个参展企业嘱咐自己员工,到了展会上只负责推销自己的产品即可,严禁到其他企业、竞品展位学习?一般而言,参展企业在安排自己员工到会调研的同时,也同时默许了其他企业到自己展位调研的权利,州官放火与百姓点灯齐乐。进一步说,只要竞品、同行不是拿着米尺等工具直接来测绘,其他的方式方法,拍拍照,钻钻车底,大都是可以容忍的,将心比心即可。对于这个一般情况来说,参展企业大可不必秘而不宣。那有没有“二般”情况呢,有。如果某企业产品确实风靡行业,一旦发布就成为细分领域的抄袭对象。在一些细分领域,这个现象也是存在的。那么,这样的参展企业要不要秘而不宣,那更要不得。在展会上,起码是企业员工看护的情况下,竞争对手来抄袭也不甚方便,毕竟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试想一下,既然到了被追随抄袭的这个程度,这样的产品一旦走向市场,哪怕只是促销开始,竞争对手也早已经安排妥当,换个马甲,买台样机回来直接开干。那这可是老鼠掉进米缸里了。因为新产品不可能不走向市场,展会上捂得越紧,越容易导致后续的这种抄袭。其实,都已经到了展会上了,企业相关产品也基本定型了,不会说等着某个企业的产品发布,抄袭优化后再设计、生产,这哪能跟得上市场的节奏!展会上的正常调研、学习起码要到一个作业季(大概率等同于一年)才能反应出来。所以说,“二般”情况没什么合理性,别自我加戏了。展览展示活动的基础就是人和展品的关系,展品不好、陈旧过时,这个关系就很难建立,参展即失去本质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展会的参展企业来说,放下思想包袱,既来之则安之,要为招揽观众想尽千方百计,要为观众认识企业说尽千言万语,才是正事。
诸君以为何如?欢迎赐教。(作者微信328894044,添加请备注姓名、单位,不闲聊)
延伸阅读:
1.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1:战略难突破,管理可提升,坚持是出路
2.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2:建立公司起名的文化自信,“凯某+迪某”可以休矣
3.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3:仅仅是市场低迷倒逼了学习热潮吗?
4.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4:工程机械大咖玩农机,要搞定当前没有搞定的“10%”类产品
5.农机企业家的困惑:为什么公司这么烂,却还没有倒闭?(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5)
6.农机同仁的致敬: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6)
7.农机市场的错配:农业收入低,农机高大上(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7)
8.农机企业多元化,是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2023国际农机展观后感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