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民国时期信阳的餐饮业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08 10:54:58     11

民国时期,酒楼是城市不可缺少的消费场所。1930年,信阳当地成规模的酒楼大概有40多家,知名的酒楼有杜家馆、会春园、巽兰亭、共和春等。这些“酒楼一般都是上下两层,最著名的一家叫宴宾楼”。

在作家白桦的印象里,酒楼的厨师一般“就站在当街的明火灶前,像表演绝技似的把炒勺在铁锅边上敲得山响。当锅里的油往上窜火苗的时候,厨师不失时机地把菜哗地一声倒进去,火就熄灭了。用提着锅耳朵的左手轻轻一抖,菜就翻了一个个儿。再用炒勺加料,在快要起锅的时候,往嘴里撩一滴滚烫的汤水,就知道菜的滋味了”。跑堂是酒楼中重要的角色,因为“不仅要有一双快腿,还得有一张甜丝丝的快嘴”。当有顾客走进酒楼,他们要迅速上前打招呼,然后说些“楼上雅座”之类的客套话。当客人点菜之后,“合辙押韵”的报菜名变成了最能展示他们才能的环节。“四色小拼盘,五香牛肉干;活鱼摆尾巴,眼睛还在翻;一品烩海参,鸡丝拉皮——凉拌;冰糖肘子,溜炒猪肝儿,酸辣汤;两包‘哈德门’香烟,一壶酒——老白干!”

▲德籍摄影师海达·莫理循(Morrison, Hedda 1908-1991)拍摄的北京小吃摊

经常光顾这些酒楼的大部分“惟铁路及各机关团体职员”,他们“性好博饮,动辄便在酒席馆就餐”。一般老百姓则不太会选择去这里消费,因为他们对于饮食的要求非常简单,以至于“每人生活至多三四角钱即可度日”。

在当地,居民的主食构成大米为主,其余部分则包括蔬菜和大豆制品,馒头和面条在信阳淮河以北的餐桌上十分常见,但在信阳南部山区,却见不到任何踪影。在当地,可供食用蔬菜种类大概有十几种,但最常见的还是白菜。一般灵巧的妇女会在在漫长的冬季到来之前,通过腌渍的方式来储存这些它们,这样的话可以一直吃到来年。

1903年,上海开明书店股东王维泰自述他在信阳吃到朋友赠送的酱白菜时,赞扬其味甚鲜美。尽管食物的品种多种多样,可物价却比其他地方略高,这让那些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十分忧心。为了让其他人知晓内情而不至于上当受骗,王维泰勾勒出他在当地的消费清单:至店铺,菜蔬如溜白菜、粉干汤,每肴二十八文;炒鸡蛋每碟四五十文为率,皆可人口。此外,他还建议其余炒肉丝、炒鸡肉等,价贵而物恶,皆不可食”,并奉劝今后任何到访这里的人们若不惯蔬食,或自购鸡肉等物,托饭铺烹之,酌价油火,亦是一法

除了酒楼,普通消费者还可以去夜市中寻找美食,当时南大街、南门一带的夜市大概一直持续到夜晚九点半才结束。一位日本人回忆道:“南门的市场总是那么喧闹。川流不息的人流,堆积如山的货物,饭铺小摊上散发着蒸煮烧烤的诱人香味。商贩的叫卖声、夹杂喜怒笑骂声,市场一派兴旺,充满生机”。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