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伦敦设计节归来,预见未来设计展会的新风貌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03 05:46:25     41

当米兰和斯德哥尔摩设计展会都在今年重视接地气,伦敦设计节(London Design Festival)却透过众多主题反映出其“大熔炉”的地理特性,从而展示了更多元与多样的策划:从装置、特展、快闪、作坊等等——即便过去成为“台柱”的大型家具展 Design London 有所从缺,但让全城发挥创意的主旨依旧显著——伦敦设计节是否正站在业界前端,能成为设计展会的新榜样?

作为过去 14 年来的设计节主枢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 V&A)的“快闪”装置总是有效将现代设计与古文物进行并列而产生新视点。今年的特别委托虽比往年少了些,但却因着重于发掘多元设计和主题而拥有更多启发性。譬如,巴勒斯坦建筑师、艺术家兼 V&A 研究员 Dima Srouji 就从其出生地巴勒斯坦探究了其玻璃制造史。从中她发现到,该地出土并收藏于博物馆内的玻璃器皿,都在“考古”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女性来挖掘——尤其当她们需要在尸体和棺木中取出这类属于“陪葬品”的文物时。

She Still Wears Kohl and Smells like Roses 展览由巴勒斯坦建筑师、艺术家兼 V&A 研究员 Dima Srouji 策划,探究“考古”过程中女性力量 的贡献。©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而“未敲击的旋律”(Unstruck Melody)装置则呈现了加拿大籍的艺术家 Nirbhai (Nep) Singh Sidhu 与英国艺术组织 “Without Shape Without Form”的合作,将当代锡克教教义化作大型挂毯,并透过轻盈的敲击声,提供了深度聆听的时刻来消除杂念。Nep 称,设计这个“将灵性实践和知识转移到一个新构思”的装置不仅希望观者能更重视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也能体会到锡克教教义中所体长的想法:如持续性的同情心理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谦逊和慷慨。

“未敲击的旋律”(Unstruck Melody)装置呈 现了加拿大籍的艺术家 Nirbhai (Nep) Singh Sidhu 与英国艺术组织 Without Shape Without Form 的 合作。©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另一边厢,非裔女设计师西蒙娜·布鲁斯特 (Simone Brewster)也可说是多元设计的佼佼者。她除了在城内的新徒步区 Strand Aldwych 展示了五个大型的软木制雕塑作品“Spirit of Place”外,也在格林威治半岛(Greenwich Peninsula)的设计区域中的 NOW 艺廊策划了个展“The Shape of Things”(事物的形状)。“‘事物的形状’探索了物体的力量,以传达社会对美感、表现力的期望,以及我们用来赋予自己力量的物体的护身符品质。”她解释。其中名为 Negress 的躺椅,不仅以整体的漆黑来彰显出现代主义对非裔女性身体解构观点的看法,也引用并质疑了原始主义和立体主义对该主题的解释。这件作品完美地结合了西方和非洲的视觉语言,并弥合了这两种历史以及充满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物质形状和形式之间的差距。

非裔女设计师 Simone Brewster 在城内的 新徒步区 Strand Aldwych 展示了五个大型的软 木制雕塑作品“Spirit of Place”。Supported by Amorim

@Ed Reeve

Simone Brewster 在NOW 艺廊策划了个展“The Shape of Things”(事物的形状)。

@Charles Emerson

谈及装置,也不得不提到 All in Awe 于 V&A 外的布朗普顿(Brompton)设计区所开发的大型装置“All Together”。这个由广泛的设计创意人员网络组成的社会企业,旨在通过其成员的专业知识来帮助慈善机构开展重要工作。今年的装置,则在多彩与平面设计感的“国旗”悬挂中,点出了“孤独”这一人类普遍经历的主题。他们认为该问题在疫情后更为显著。所以这件被誉为是“孤独的临时纪念碑”的创作也被寄予希望能成为一种解药,吸引当地社区并提供互动和团结的空间。诚如美国社会工作者多萝西·戴(Dorothy Day)所言:“我们都知道漫长的孤独,而其解答则来自于社区。”

左图/ All in Awe 于 V&A 外的布朗普顿 (Brompton)设计区所开发的大型装置“All Together”。©Kristian Buus

右图/ Eva Feldkamp of All in Awe with installation All Together in Brompton Design Districtphoto by Kristian Buus

Design Installation All Together by All in Awe photo by Kristian Buus

左图/ ALL TOGETHER_All in Awe_Flag Belonging

右图/ ALL TOGETHER_All in Awe_Flag Comradery

亚洲设计的贡献也使得伦敦设计有了更多元的景象。譬如,在 V&A 外的 Cromwell Place 艺廊联展中,日籍设计师小林李行(Rio Kobayashi)的首次个展“一只手洗另一只手”(Manus Manum Lavat)与韩国 Lloyd Choi 艺廊的“不为人知的美”(Untold Beauty)都个别以将不同的“美”呈现于白立方的艺廊空间内。

透过黑胶唱片播放的音乐,小林李行(Rio Kobayashi)让人们进入了一个宛如他个人的起居室的空间内:从 Furikake 吊灯、Piece of Cake 沙发、Fish Table 餐桌到 Wiggle Paravant 屏风等设计,皆体现出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作为他个人的首次英国个展,与其说在现场展示与回顾自己过去的作品,他反倒是选择让许多其他创作者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联展和活动空间。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并享受乐趣”为座右铭,他认为,或许这样的个展会或许会被误解为是一种享乐主义和肤浅的生活态度,但本质其实是:通过在物质世界和内心世界创造高质量的生活来实现幸福。

亮相于Brompton Design District的日籍设计师小林李行(Rio Kobayashi)的首次个展“一只手洗另一只手”(Manus Manum Lavat)。©️ Stagg Studio

Brompton Design District_Rio Kobayashi_MANUS MANAM LAVAT_ Photos by Stagg Studio

Rio Kobayashi Portrait courtesy of the designer

Wiggle Paravant photo courtesy of Rio Kobayashi

相反,“不为人知的美”却借鉴了朝鲜王朝(公元 14 世纪)期间韩国工艺的独特时期,让空间充斥着该国著称的“沉思美学”。让即使是采用了传统的“Kkeuneum-jil”珍珠母贝镶嵌技术制成的器皿——如 Kim Hyun-Ju 的 Another Pearl 系列——都有着微妙且低调的奢华感。当然不简单的是,这些珍珠母贝都需要被手工切割成 0.1 毫米的厚度,才能在成品上打造出如马赛克的效果。其视觉性亦堪比欧陆盛行的秸秆镶嵌。

Kim Hyun-Ju 的 Another Pearl 系列采用了传 统的“Kkeuneum-jil”珍珠母贝镶嵌技术制成器皿。©Lloyd Choi Gallery

有趣的是,线上艺廊 Fels 打着“农场店家”(Farm Shop)的新策划也与亚洲沾上边——展示系列的所有灵感都来自马来西亚籍的农场业者李康源(Guan Lee)。他与设计师 Marco Campardo 和 Luca Lo Pinto 进行的策划,成功将荒废的高街店面设计成现代感的展览,并列了受白金汉郡 Grymsdyke 农场所启发的家具、餐具甚至还有来自该农场的作物产品。视觉上,就散发一种朴实且前卫的折衷主义:其中像 Parti 建筑工作室设计的,展现出波光粼粼的“Puddle”吊灯与壁灯,还有 Studio Thus That 的“Log Storage”柜子设计都是亮眼之作。“我的农场是一个研究设施、制造工坊和生活工作空间,特别关注设计、制作和情境过程之间的基本联系。通过其公共和协作方式,这里是人们可以交流想法、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的地方。”李康源解释道。而被邀请驻村的设计师们皆在今年夏季利用了这里的设施制作餐饮系列中一个元素。考虑到人们与居住空间的关系,设计师们皆研究了环境和社区如何影响设计,以及它如何将我们与周围的人和地方联系起来。

Fels Gallery 艺廊在 Brompton 设计区域带 来了名为“农场店家”(Farm Shop)的新策划。©Stagg Studio

Guan & Marco

“Log Storage” by Studio Thus That

回到 V&A 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展厅中,一棵与其朴实背景有着极大对比性的粉红色“人造花树”,不难成为今年展会中的“网红”之作。然而,这棵名为“花神社”(Hana Mikoshi)的装置,其实乃取材于日本岐阜县的“美浓祭”,并在和伦敦 Hayatsu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合作下,将装饰有五万朵由日本工匠手工制作的樱花风格和纸花制成一个雕塑般的座椅。设计师称,装置的设计除了有“宣传旅游”之意,也希望展现出该地一年一度“美浓祭”时,让当地家庭、工匠和代际团体齐聚一堂,为节日制作纸神社的社区性。

名为“花神社”(Hana Mikoshi)的装置,由伦 敦 Hayatsu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合作与 V&A 合 作呈现。©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坐落于伦敦西边,艺廊林立的梅菲尔(Mayfair)设计区域虽成立于 2017 年,但却有效设计节提供了最多样的可收藏艺术、时尚和设计品。穿梭于其中,不仅能与大师打面照——如拍卖行 Philips 正预览中的 Hockney 画作——也能与前卫设计邂逅,为逛设计节带来一丝“不需赶场”的惬意感。甚至,还有可能“剁手”而归!

譬如,由知名设计历史学家 Libby Sellers 策划的 FUMI 画廊新展“生长与形式”(Growth and Form ),除了欢庆艺廊成立 15 周年,亦聚焦于伟大生物学家 D'Arcy Wentworth Thompson “揭示物体或材料的生长模式,以及通过适应和再生进行的转变”的理念。因此,上新的展品皆充分利用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创造性亲和力,展示了流畅的有机形式、天然材料和几何结构。

设计历史学家 Libby Sellers 策划了 Fumi 画 廊新展“生长与形式”(Growth and Form )。

当中让人看得目不转睛的作品,皆以木料作主:比如意大利工匠 Francesco Perini 就以三块橡木圆块如石堆般的 Pebbles 座椅,其重叠并相互平衡的形态也在彻底挑战了重力定律后让人啧啧称奇;而柏林设计师 Lukas Wegwerth 则将手工雕刻的木瓦拼凑成 Armadillo 木柜——如其名,看似就如自然界中濒临灭绝的犰狳。

当然,除了“资深”艺廊如 FUMI 和 Mint,新生代的“继承者”也有这来势汹汹的气势。最显然的,就有从建筑和室内设计起家的 Shiro Muchiri 所创办的 SoShiro,她在创立这家画廊之初,便把目光投向保护和创新传统技术、促进国际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创造性对话之上。这家艺廊的三个新系列,不仅取材于古巴、日本和肯尼亚鲜为人知的传统文化为灵感,也透过与其他工艺国的技术合作,成功组合成名副其实的“大熔炉”设计:她本人设计的 Pok 系列,采用了肯尼亚的串珠为木质的 Butler 橱柜添加了一丝的民族风味;而 Collector 收藏柜上的重达 70 公斤的马赛克装饰“台面”,则是来自于古巴多媒体艺术家 Alexandre Arrechea 的图像,并被意大利著名的弗留利(Friuli)马赛克学校学生转化成型。

Collector from Layers collection_Image credit SoShiro Gallery

Stool and Side Table from Pok collection_Image credit SoShiro Gallery

Shiro Muchiri 身处于自己创办的 SoShiro 画廊 之中。©Gerardo Jaconelli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还有来自爱尔兰的 Bryan O'Sullivan 的首个家具系列。这位年仅 40 的爱尔兰设计师或许在设计业仍是“新生”,但他却已有 10 年的室内设计经验,并且在过去曾为多家豪华住宅和酒店设计过内部装潢。因此,在多年来被众人“敲碗”后,如今推出首个家具系列就不让人感到意外。从家具到灯具,这个包括了约 36 件手工制作的设计系列的风格,可说具有前瞻性,但植根于 20 世纪中叶大师的经典元素。他称,舒适度是所有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幽默感也是如此,但正是优质的工艺赋予了每件作品永恒的气息。其中最让人最惊叹的是 Spring 小沙发的结构:将手绘般的钢条花卉图像作为椅背,一眼就能“春心荡漾”,令人大感浪漫。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Bryan O'Sullivan Collection - Aura

Bryan O'Sullivan Collection - Carlo Low & High

Bryan O'Sullivan Collection - Loops

来自爱尔兰的室内设计师 Bryan O’Sullivan 带 来了自己的首个家具系列。©Giulio Ghirardi

毫无疑问,伦敦设计区域的不断扩张是一件正向的事。因为这些让“设计无所不再”的设计节规划不仅能提供“接地气”的社交活动场合,也能刺激该区的经济效应。其中或许最能例证这一点的,就是公开征集当地设计人才和概念的Atelier100创意计划。

继去年成功推出 12 件作品后,今年的系列则精选了 22 位地道的设计师,展现出他们在时装、配饰、家具和家居用品设计的能耐。当然,为了表现出“伦敦生活”的创意活力,旗下的每件作品均采用当地采购的材料和生产方法制成:如 CAN 设计工作室采用风暴中倒下的树木制成 Mudlark 椅子,Jaclyn Pappalardo 则使用高端织物废料制成的 Upholstered 镜子,还有 Annalisa Iacopetti 则以重熔的工业镜头制成再生玻璃,并以其吹制成 Orb 台灯——通过与行业专家和制造商合作,设计师们都能在未来实现他们的概念,并在位于哈默史密斯(Hammersmith)的旗舰店中销售实体产品。

Annalisa Iacopetti

Jaclyn Pappalardo

Malltwen Freeman, Mat Barnes, Walid Bhatt - CAN

Orb Lamp

The Mudlark Chair

Upholstered Mirror

Atelier100 创意计划今年集结了 22 位设计师参与。

Atelier100 在其成立后不出一年来就能够实现开店计划,也意味着设计师其实并不需要依赖与“设计区域”的联名来取得人气,尤其当不少的设计区域都因为失去了“大型展会”的入驻而让人质疑其可持续性:譬如,“国王十字”(King's Cross)设计区域自 2016 年不再承办 Design Junctio后,如今就只剩下设计师品牌Tom Dixon在独自撑腰;而近期崛起的格林威治半岛也在 Design London 挪移到五月的克勒肯韦尔(Clerkenwell)设计周后,而令该区域异常冷清。至于新崛起的“河畔”(Bankside)设计区域,也因全靠 Material Matters 原料特展的规划而让人感到不安。

所幸,Tom Dixon 在寻求新人才、科技和协作的热情上是让人鼓舞的。今年除了有引爆舆论热潮的“世上首位 AI 设计师”Tilly Talbot 外,还有企图挑战“快家具”(Fast Furniture)的新品牌:Cozmo。起源于网店的这家品牌,希望能通过将易于使用、持久且可定制的设计品带入现代生活。首款模块化沙发以及适逢设计节推出的 Cozy 扶手椅和 Cutout 钢制嵌套茶几,都出自英国设计工作室 Raw Edges 之手。设计师表示:“我们与 Cozmo 的合作始于“沙发夹克”,最初的构想是为了防止浪费,同时提供可定制性。”所以,除了沙发面料和腿部的多样选择外,沙发座垫中所使用的填充物,乃采用了新研发材质——据悉是泡棉和羽毛的组合——让其拥有了适中的舒适度,可满足最为挑剔的消费者。

新晋设计品牌 Cozmo 推出了Cozy 扶手椅和Cutout 钢制嵌套茶几等新品。©️Tom Mannion

另一边厢,伦敦东区的“铁三角”肖尔迪奇设计区域(Shoreditch Design Triangle)仍在成立 15 年后的今日热闹无比。有着“全方位了解伦敦设计场景的理想场所”的美誉,这里从知名品牌到新生代策划的混合已成为自然的景象。首当其冲的就有“元老级”的 SCP 品牌。如同与 Tom Dixon建立的合作,该品牌旗舰店每逢设计节都会纳入其合作伙伴和另类设计的策展,而今年就包括有 John Pawson 的 Wonderglass 系列,还有“维修店家”Sons of Beasley 的现场制作。

至于以“Soft Power”(软实力)作为主题的 SCP 新系列,也展现出品牌多样且不一样的风格表现:以“摇摆”木椅著称的 Wilkinson & Rivera 设计了他们首款的沙发 Peonia;加拿大籍设计师 Philippe Malouin 小巧且舒适的“单人小沙发”Topper;还有正欢庆品牌成立 20 周年的“可爱教主”Donna Wilson 也推出了 Macduff 等 ——从华丽到朴实、奢华到古典皆有,肯定能让折衷主义者大感满意。不过,最让人喜见的则是该品牌从今后将全面去除泡棉的使用。“这是 SCP 工厂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的目标。”品牌创办人 Sheridan Coakley 说道。“因为以石化为基础的泡棉,是现代室内装饰中主要的不可持续材料,所以从产品中去除泡棉的原因,对品牌而言就不假思索。”

Peonia by 

Wilkinson & Rivera

Topper by 

Philippe Malouin

Woodgate by 

Terence Woodgate

有趣的是,几年前当伦敦东区开始“士绅化”(Gentrification)的发展时,肖尔迪奇就被认为会逐渐地成为更奢华和高尚的高街,从而让设计师们不得不移师到更远的达尔斯顿(Dalston)或霍克斯顿(Hoxton)去。但或许托“疫情”的福,大部分的“旧区”仍保留着其原味,并且受大小型家具品牌的青睐而入驻:从北欧品牌如 Hay和 Vitra,还有当地灯具品牌 Tala 和饰面品牌 The Collective都在这里开设办公室或旗舰店——艺术组合 Gilbert & George 甚至还在此开设了美术中心呢!

因此,论伦敦设计节最“不容易让人失望“的区域,绝对非“铁三角”莫属。至于那些几乎充斥着办公大楼的商业区域的设计区域又是否能参考、借鉴、甚至效仿?这对于伦敦设计节的未来,是不得不深思的地方。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