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大单元 探索新课标|记绵外第五届课博会数学组活动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0-31 23:43:47
26
为了探索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走好绵阳外国语学校学科一体化建设之路,绵阳外国语学校开展了“双减及新课程理念下习题课课例研究”为主题的第五届课博会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学部各学科教研组PK打磨筛选推荐优秀课例,第二阶段为全校优秀数学课例展示活动。活动包括小、初、高三堂数学课例展示和评委组集体评课。首先是小学数学组谢轲老师的课例展示,她执教的题目是《角的练习》。她立足教材问题进行开发设计,借助三角板、长方形在不同点位重叠状态下呈现出来的角的关系,以思维闯关为线索,递进式启发学生进行感性猜想、理性分析和规范表述。整堂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度、数学学科素养的渗透度都非常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落实,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第二堂课是初中数学组宋小辉老师执教的主题为《消失的项》的习题课,宋老师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了课例的开发设计,他以问题串为导引,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并将其转化为解题的有用信息。始终围绕《消失的项》这一主题,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总结了“多项式的项消失的原因”、“多项式中项消失的不同表述方式”、“多项式的项消失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宋老师以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迁移变式、归纳总结、应用测评为课堂环节,呈现了一堂精彩、有效的课例。其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谐的课堂氛围、幽默的教学语言、默契的师生互动,值得全体数学教师反复品味。第三堂课是由高中数学组高玉兵老师带来的《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二课时课例。高老师以复习旧知、夯实基础、迁移应用为课堂主线,用最朴实的方式展现了该堂课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容量、迁移的深度和规范表述的重要性。用最真实的课例展现了“大单元”理念在习题课教学中践行的方式。高老师的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示误充分,教师示范及时,课堂评价到位,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三堂课后,全校数学一起进行了现场评课。三位授课教师分别从课例开发的衔接点和生长点、课例设计的立足点、课例氛围的友好度、课例推进的顺畅度、课例目标的达成度等维度进行了自评。各学部数学教研组长进行了课例的主评和互评,对三堂课的精心设计和精彩展示给与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中肯的意建议。竞赛中心刘海涛主任、教科室周才东主任、初中部侯晓艳主任分别进行精彩点评。教务处李学军主任对第五届课博会数学学科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双减和新课程理念下习题课课例研究的目标是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例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实现难点和疑点的突破。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与考试的衔接、知识到素养的凝练、掌握到熟练的跨越。它展现的是授课教师立足教材开发设计的智慧和能力(目标明确、针对突破、及时测评),值得全体数学教师不断深研和践行运用,从而提高习题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通过习题课的学习以后产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获得感和学科学习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