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2023 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影像的余数》摄影作品展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0-27 07:20:32     24
2023  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影像的余数》摄影作品展

策划:万军

策展人:藏策

艺术总监:谢蓉

参展艺术家

高兆延  顾欣  虹影  黄焱琳  万正阳  张兰坡  朱锋

展期:2023.11.3 — 19

时间:9:30 — 16:30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6号 海派艺术馆


影像的余数

不同于日常的实用性影像,当代影像艺术所呈现的视觉信息是非确定性的,旨在于激活观看者新的感知方式。是故罗兰·巴特说:“艺术不表达可以表达的东西。”视觉艺术之“不可说”,源自其与话语的不对称,即溢出了可以被话语转述的剩余,就如永远都无法被除尽的余数,是为“影像的余数”。展览中的几位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路径,探索着当代影像更多的可能性,其各自迥异的影像呈现,与其说是视觉表达,不如说是一种视觉能量的传递,召唤着观看者生成新的神经元连接。

作为知名作家的虹影,其作品《你是如何变成鱼的》无疑是最具自身特质的。她的影像虽采集自现实,但指向的却不仅是现实本身,而是反过来让似乎通灵了的影像转而指向自己的记忆与梦境(那些无法被消化和吸收并不断复现着的心灵之殇)……那么虹影又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她的独家秘笈就是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自己以往的文学作品,让自己的文学作品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巧妙地搭建了一座通往记忆的浮桥……虹影的影像不是通常摄影师的路数——绿林中手段,而是丰富了摄影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另一位独辟蹊径者则是朱锋,他的作品《镜子》并非是相机拍摄的影像,而是将镜子直接放进扫描仪中扫描。镜子本是空的,却因扫描而在镜子中投射出各种美丽的幻象。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古老的东方智慧在这个当代影像作品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视觉呈现。镜子犹如我们的“意根”,而镜像则如“意识”,这个作品所指向的,其实正是我们的心灵本身。
高兆延的《岩中花树》,初看似乎是花卉摄影,其实却是颇具观念性的艺术家纪实。话说往昔的村中留存着一种民间习俗,女孩子会在七夕的时候手工制作花卉,以寄托那份少女的情怀。当今天的城市不断扩大,以前的村落已成为城中村时,昔日的少女也早已变成了老婆婆。然而她们仍如少女时代一样,会在七夕的时候制作花卉……《岩中花树》所拍摄的,从影像的表面看是花,而影像背后却是说不尽的岁月与情怀。

张兰坡的《赤壁》,其指向的是源自历史的记忆。然而那个在影像中颠倒了的巨大山洞,又何尝不是一种“洞穴隐喻”?洞穴中的古船和栈道,与其说是某种历史遗迹的残存,又何尝不是某种深藏于集体无意识的“原型”?顾欣的作品《休戚与共》,以并联的方式将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相对接,犹如遗落于人类史中的残篇……黄焱琳的作品《隐匿的风景》,确实隐匿得非常深。看上去貌似朴实无华的日常景观,真的解读起来却很难看懂,因为艺术家所关注的其实并非景观本身,而是“元影像”的问题:人眼的观看与相机的观看——这些极具陌异感的影像是如何被边框从现实中抽离出来的?展览中最年轻的艺术家,是00后的万正阳。电影专业的训练,让他更专注于空间维度的微妙转换,幽暗与光亮,微观之于宏观,从生命之源到浩瀚星空,转化着艺术家的灵性感悟。

藏 策           
2023年10月19日      

高兆延

毕业于广州职工艺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岩中花树系列-九里香皱纸花 艺术微喷 40×40cm 2017年

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未嫁的少女在节前会制作各种精致的供台花,在节日时汇聚在村中的祠堂中展示。

黄埔区曾是广州的“乡下”,乡下姑娘的供台花自有自己的特色,她们利用废塑料,旧布料,树枝,谷子,米粒等等大家不屑一顾的小物件,被“巧姐”们神奇地组合在一起,通过供台花的形式重获新生。
如今“乡下”已变成高楼林立的城区,乞巧传统已日渐式微,村中少女对乞巧已感陌生,只有少数六七十岁的老人在默默坚守,她们用粗糙的双手制作的供台花依然精致如昨,依旧生命盎然。
在创作这个系列作品的过程中,我寻求着自身与供台花的生命共振,那些至汹涌供台花群汹涌而出的原始审美与生命冲动亦在我心尖潺流。我尝试用熟悉的影像语言为那些从乞巧手艺人手里绽放而出的供台花构筑一个光影剧场,希望能将它们在剧场亮相的高光姿态刻进观者之心。
顾 欣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休戚与共系列 (5) 收藏级艺术微喷 160×46cm 2019年
纽约布鲁克林糖厂、云南梅里雪山和大树,它们是工业文明和人类智慧,是庄严而让人敬畏的大自然,是生命的不屈与昂扬向上。当我先后驻足于它们脚下心中涌起同一种震撼感时,我意识到它们相隔遥远,却命运一体,因为它们同是伟大的造物,同植根于脚下的大地。

虹 影

毕业于复旦大学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玛丽女王花园枯枝发芽 艺术微喷 60×34cm 2023年

虹影走南闯北、此岸彼岸,前尘后史,一路种下情与仇。她是个天生的创造者,诗歌、小说、电影、美食。这次是摄影——她的“记忆女神”。她以其“纯真之眼”,打捞在时间流逝中沉积与绵延的“灵”(aura)。

虹影的“记忆女神”是个人的情绪,个人的感知,个人的命运,是女性受伤与自救过程中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它们必须是“美”。“把一件事物当作美来体验意味着错误的体验它,但这是必要的。”
黄焱琳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天津
隐匿的风景-盐场 天津汉沽 艺术微喷 75×60cm 2021年

都市内部的尽头之外,外部的边界之内,这一地带充满了陌异感,又很容易到达。这是一个被平常视觉忽视的景观,都市之外的自然、正在扩张的城市、废弃的无主之地,都市人群所构建的消费景观……这些现象显现的场景建立了一个如此新奇而陌生的世界,在图像的边框之内形成了新的风景,隐匿在观看之中,通过凝视和边框才能从现实中抽离出来。

万正阳
毕业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默·淼 收藏级绒面相纸 艺术微喷 铝塑板单裱 80×80cm 2023年

“默”这个系列是基万正阳专业微距摄影进行的二次绘画创作,以素描的形式来描绘默默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细枝末节,水雾交融亦或是蜡烛燃尽后的一缕烟,都能展现一种结合光影与质感的美。从幽暗过渡到光亮,微观异变为宏观,从生命之源到浩瀚星空,维度空间的转换启发着他丝丝灵性感悟。当这些渺小事物所蕴含的能量被放大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
张兰坡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赤壁 展览级纸面艺术微喷 280×600cm 2020年

我想在历史的框架里讨论人的身份比对、欲望指归和命运分野。

我在黄昏和清晨分别拍摄了一个巨大的山洞,再把它们晨昏莫辨地结合在一起,并将其上下巅倒。在洞内绝壁上,我布置了几十条栈道、断桥和钢缆,不知来路,也无去路,它们都在石壁前被切断。唯有一条无尽的吊桥直插天际。其下在岩石漩涡旁是许多撞做一团的模型船骸。这些假船有的在地底和壁间航行,只有桅杆刺穿岩层。洞底散落着希腊神庙的柱石堆和东方御花园的石栏杆围着的更深的黑洞。

  或许,正因一行白鹭上青天,始见,窗含西岭千秋雪。

朱 锋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 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镜子-1307 收藏级喷墨打印 120×150cm 2013年 

《镜子》系列作品是关于光本身的照片。是用扫描仪直接扫描镜子实物,通过变换镜子和扫描仪的角度,获得不同的反光,得到不同色彩的影像。 但究其本质,镜子里空无一物。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扫一扫当代艺术展”

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交流微信号:Saoyisaoart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