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江苏”导读
“最江苏”导读
以“聚能成势新高地 开放创新向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科洽会”)近期在常州举行。本届科洽会上,总投资近550亿元的18个产业科创项目现场签约,为常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根基。
连续18年举办的“科洽会”,已经成为常州与国内外经贸、科技、产业、人才对接合作的重要平台及特色品牌。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当前常州正锚定“奋进GDP万亿之城”总目标,着力提升实体经济支撑力、外资外贸吸引力、营商环境竞争力“三力”,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全力建设“两湖”创新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
聚势兴业
增强实体经济支撑力
“常州实体经济发达,智能制造闻名,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常州抢抓风口、提前布局,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科洽会开幕式上表示,今年以来,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动能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领跑苏南,正以奋进之势全力奔赴“GDP万亿之城”。
从民族工业发祥地到乡镇企业发起地,从工业明星城市到长三角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常州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本次科洽会签约的18个项目中,有10个是新能源项目,总投资310亿元。签约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中,涉及新型储能、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软硬件产业,将有利于常州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助力产业集群持续攀高。
近年来,常州推动新能源产业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4、投资热度全国第1,2022年新能源产业规上工业产值5109亿元,今年将达6500亿元。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北有“梦想”比亚迪、南有“理想”新势力,常州今年整车产量将突破65万辆。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97%、居全国之首,产销量占江苏一半、全国五分之一,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瞄准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两个超万亿”的目标,常州正加快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聚集化发展等特性,也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重要抓手。9月5日,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化基地揭牌仪式在常州武进区举行;9月26日,常州市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开园暨蓝色彩虹金坛生物医药孵化器启动仪式在金坛区举行;10月8日,普罗吉医药生产基地项目在本届科洽会开幕式上成功签约;10月10日,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在常州国家高新区开园……一批合成生物产业项目近期陆续落户常州。
“生物医药既是重要的新兴产业,也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基础产业,要加大创新研发、加速成果转化、加固长板优势,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常州市市长盛蕾说。截至2022年底,常州有生物医药行业规上企业202家,实现产值558.2亿元,其中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实现产值39.8亿元。
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做强产业,今年上半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7.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
开放融合
强化外资外贸吸引力
常州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公铁水空管”运输方式齐全的地级市。近年来,常州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大力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科洽会开幕式当天,共有客商嘉宾300余人线下参会,呈现出外籍客商多、客商质量高、新能源行业客商多的三大特点。据统计,本次参会的外籍客商数量超过总参会人数的30%,外商参会积极性远高于2019年同期科洽会,其中又以日本和德国参会客商数量居多。
数据显示,目前常州全市拥有外商投资企业3000多家,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常州累计投资项目202个,累计境外投资项目800多个。
外资集聚常州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9月,德国知名制造商极马集团董事长君特·极马第一次到访常州,“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政府服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他表示,与常州第一次“亲密接触”,印象极佳,“落户常州,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今年以来,60多位跨国公司CEO到访常州,成为常州营商环境的最佳“代言人”和“推介官”。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常州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吸引利用外资。从出台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政策措施,到举办外资企业座谈会、外企早餐会、开展重点外资企业大走访,2023年,常州以稳外资为主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项目落地,全力稳住外资基本盘。今年1-8月,全市确认实际到账外资12.54亿美元,总量列全省第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6家,同比增长3.8%。
对外贸易优进优出,助力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常州对外开放的又一关键举措。近年来,常州持续推进外贸强基、护航、创新三大行动,努力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今年1-8月,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121亿元,其中出口1670.4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总额列全省第四;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216.1亿元,同比增长17.1%,拉动出口1.9个百分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为更好服务企业开展外贸活动,常州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也在本次科洽会开幕式期间正式上线。该平台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过程信息化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办理业务、防范风险。
暖心聚人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建设的鼎力支持,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滋养。在此前的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中,陈金虎表示,“全市上下要奋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让营商环境成为常州最闪亮的金字招牌。”
在江苏省营商环境综合指标评价中,常州“政务服务”“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名列全省第一;常州开办的企业“全链通”综合服务,入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示范引领“最佳实践篇”;常州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开办企业”指标标杆城市,经验在全国推广……2022年以来,常州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法治化建设步伐加快,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便利化举措广泛推行,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为进一步呼应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的战略布局,常州正大力规划建设城市未来新中心——“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以滆湖、长荡湖为轴心,聚集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常州大力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每年引进人才10万人以上,出台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正在成为现实。
常州有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勇攀高峰的科技创新、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给足了企业扎根并长远发展的巨大信心,形成了外资企业选择常州的“强磁场”。
意大利迈威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马里奥在本届科洽会上表示,“这次到访常州,是为了亲眼看一看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的新工厂。”马里奥说,“常州国家高新区拥有成熟的产业配套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厂房位置绝佳,紧邻机场和高速公路,有助于企业开展业务。”
“常州将持续放大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效应,一如既往当好‘店小二’‘急郎中’,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让广大企业家和朋友们,在常州享受最优环境、最好政策、最高礼遇。真诚期待广大企业家和朋友们与常州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奋楫远航,在合作共赢中一起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陈金虎说。(参与采写:王梦丽)
资料来源:《高管信息·江苏》
小编: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