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为期5天的2023郑州(国际)航空博览会暨通航产业发展论坛在郑州市上街区开幕,来自中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俄罗斯工程院、中国航空学会等单位的院士专家和通航企业代表、业内人士等2600余人参加。
开幕式现场(上街区政府 供图)
据了解,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聚集专家、人才、科技等要素,提升河南通航产业互动对接、创新发展的能力,搭建通航领域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助推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杨金才在论坛现场表示,河南省2014年就率先出台了省级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为通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并指明了发展方向,特别是以郑州上街区上街机场为核心区域成功打造了通航产业的“河南样板”,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如今,《河南省通用航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等政策的相继发布,使河南通用航空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围绕“发展低空经济创享美好未来——对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的再思考”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了明显进展,救援航空飞行器已初具规模、航空保障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建立了高水平的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未来,河南要继续发挥地域广、空域广的优势,以低空领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带动维修制造、运营服务、低空游览等业态发展,形成带动效应强、产业链长的低空经济形态。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凭慧,欧洲科学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金双根,中国航空学会通用航空首席专家石靖敏等专家学者紧扣无人机应用、智能导航、应急救援及政策解读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据悉,本次航博会有169家航空产业领域企业和单位参展,10万平方米的布展面积全面展示了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值得关注的是,参展的不仅有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自转旋翼机等多项产品,深圳、西安、南京等地的多家无人机企业也携旗舰产品惊艳亮相,展示其在电动垂直起降、农业电力、物流安防等领域的先进系统和技术。
“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功能布局和产业特色,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不断扩大无人机应用、航空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影响力,开发优质项目,延伸、拉长通航产业链条,形成具有通航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为下一个‘黄金十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