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黄金周背后的喜与忧,餐饮业马太效应显著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0-10 07:06:33
35
随着超长“十一”假期的正式收官,国内游成绩单出炉。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 8.26 亿人次,同比增长 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7534.3 亿元,同比增长 129.5%。8天的假期也给餐饮行业带来了一波火爆行情。但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头部品牌迎来了爆发,但中小微餐饮门店并没有等到意想中的火爆生意,马太效应显著。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排队超800号”“包厢全部订满”“接待顾客超1300万人次”“营业至凌晨3点”......多家餐企频频报喜,行业热闹程度堪比春节。9月29日到10月6日,海底捞门店接待顾客超1300万人次,日均到店客流约162万人,比2019年国庆期间增长超过70%。海底捞还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火锅场景,变身“婚礼捞”“露营捞”“赏月捞”。中秋国庆期间,海底捞社区营运部营收环比上月同期增长近50%。据西贝餐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西贝莜面村全国347家门店,累计接待客流超260万人次,同比增长16%。其中用餐高峰主要集中在假期前两日,用餐量大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然而,生意火爆并不是普遍现象,一些餐饮店的生意仍旧冷冷清清。有餐饮老板表示,“看起来街道上的游客很多,但真正愿意停留下来好好品尝食物的客人并不多。而且这些游客往往会想吃到更多种类的食物,所以点单时,有时候会出现几个人点一两份食物的现象,人均消费并不高。”“重庆解放碑附近,整个国庆假期人流量非常大,但却很少有人进店,门店客流并没怎么增加,甚至不如平时周末营收好的时候。”一家餐饮老板表示。所以总的来说,对于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呈现了两个不同局面,一方面部分餐企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的生意停摆期后,确实迎来了一波大的消费热潮,另一方面,一些非热门景点、非知名品牌的餐饮门店和企业,消费并不如预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一些餐饮企业来说,最难的事莫过于还没感受到“十一黄金周”的旺,马上就迎接之后的超长淡季。一般“十一黄金周”之后,餐饮业将迎来传统的经营淡季。而结合明年春节的时间来看,这次的餐饮淡季或将长达3个半月。另外,“十一黄金周”期间,热门旅游城市的很多餐厅已经开始搞促销,拼低价,因此淡季到来之后,餐饮业的价格战和营销还会进一步加剧。那么,餐饮业的整体运营将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又该如何应对呢?在淡季,可以调整运营策略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例如,可以优化采购计划,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供应商,降低库存压力。同时,也可以调整人员配置,根据客流量情况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和人员数量。近年来,很少看到报复性消费的存在,更多的都是考虑性价比,所以当门店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或者门店营收日益下滑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止损,往往耗的越久亏损越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保证当前正常经营的时候,可以规划长远发展,尝试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比如线上化、零售化等。不断尝试创新产品或者营销活动来吸引更多的顾客。也可以在淡季中寻找新的机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无论外界环境好坏,每年都会有不少餐饮店倒在现金流难题之下。业内普遍认为,3个月现金流是餐饮企业的生死线,6个月才是安全线。维持健康现金流很重要,需要合理规划现金流,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营。
今年十一黄金周是三年疫情后的首个小长假,但是比起之前,今年的假期消费更注重性价比,更理性,各种省钱旅游、反向游等也在提醒市场,消费者们越来越精明,越来越注重投入回报比,虽然有钱人不在乎那点涨价,但是大部分人会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消费方式。这也是说明目前消费降级,经济还未完全复苏。那么不仅是餐饮企业,对所有企业来说,都要关注到现在的市场经济。在经济不断复苏的情况下,企业要保证稳健发展,一定要注意拥有一条稳固的资金链以及健全的财务体系做“护城河”,这样,无论是在多元化发展,还是在行业下行的时候,企业经营都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也能有充足的资金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看看企业内部是否有一套包含战略体系、账体系、钱体系、税体系、管控体系在内的完整的大财务系统来稳固企业根基,这是让企业真正做未雨绸缪,稳中求生的最佳防线。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财务团队来排查企业内部风控系统。偷税漏税不可行,两账合一老板也需要重视!
财务问题要小心,否则落得亲人两行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