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什么

我们来博物馆看多宝佛塔出土文物展,首先要搞明白“塔”是什么。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塔,西域浮屠也。”《后汉书》《三国志》称寺院为“浮屠祠”。浮屠在文献里又写作浮图、佛图,是早期翻译梵文stūpa的音译,后来译作“窣(sū)堵波”,都是“佛塔”的意思。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塔源自印度的“窣堵波”,现今称为覆钵式塔,俗称喇嘛塔,就是由印度“窣堵波”发展来的,中国本土创造的塔称为阁楼式塔、密檐式塔。

图一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语出元曲)。密檐式塔分为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蓟州多宝佛塔是十三层密檐塔(图一),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等级。蓟州多宝佛塔的第9层北面佛龛、第10层北面佛龛出土的木质佛塔模型(图二),是覆钵式塔,又称窣堵坡式塔。蓟州独乐寺塔(俗称白塔)也属于这个类型(图三)。

图二

图三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一书对中国古代塔做出了简明的分类,其实塔在中国的发展事实上显得很复杂,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佛寺的塔,一类是存放舍利(骨灰)的塔。虽然,在形式上似乎可见有两个体系,实际上界线也并不是那么清楚的,一些塔同时兼有二者的性质。在功能上,塔这种建筑形式还有多方面的发展,宋代所建的位于河北定县的“料敌塔”就同时兼具瞭望台的军事用途,亦有作为标志性的道家的“风水塔”,最后,中国的塔成为了中国文化自己的特殊产物。
据文献记载,蓟州多宝佛塔的“前身”是元代(始建年代可能更早)法兴寺供奉舍利的塔,明末清初重建的多宝佛塔是少林寺建的纪念性塔。
多宝佛塔

我们小时候写大字,有本字帖是颜真卿写的,叫做“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蓟州多宝佛塔门上的石匾刻有“多宝佛塔”四个大字。北京、河北的一些塔也叫做多宝佛塔。举这几个例子是要说明“多宝佛塔”是个专有名词,它出自《法华经》。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简称,第十一章《见宝塔品》里讲了一个传说故事。一天,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宣讲《法华经》,这时,一座七宝塔从地下涌出,停在空中,塔身上饰有各种无价之宝,宝塔散发的香气充满了整个世界,塔上的宝幡、宝盖都是用黄金、白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等七种宝物做的。七宝塔里发出了洪亮的赞叹声:“太好了!太好了!释迦牟尼佛用大智慧讲解《法华经》,为大众来宣讲。确实如此!确实如此!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都是真实不虚的。”
听众们都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合起双掌,退到一旁。有人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宝塔从地下涌出而且停留在空中?为什么宝塔里会发出声音?释迦牟尼佛说:“过去有个国叫宝静,国里有一位佛叫多宝。他曾经发过宏大的誓愿:凡是有演说《法华经》的地方,他的塔就会从地下涌出来呈现在说法者的面前,为他作证赞叹。”听众们对释迦牟尼佛说:“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瞻仰到多宝佛。”于是,释迦牟尼佛用右手指打开七宝塔的门,发出巨大的声响,如同用钥匙打开城门一样。这时,大家看到多宝佛坐在塔里的狮子座上,多宝佛说:“请快点讲《法华经》吧,我就是为了听你说这部经才到这里的。”于是,释迦牟尼佛(图四,多宝佛塔第10 层南龛佛像)走进七宝塔,多宝佛(图五,第10层东龛佛像)将他坐的狮子座让出一半给释迦牟尼佛,大家看到两位佛在塔中的狮子座上结跏趺坐。

图四

图五
《法华经》讲的这个故事,北魏以来石窟寺和金铜佛造像里都有发现,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蓟州多宝佛塔出土的佛像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
在这里附带说明一下,我给微信公众号写的这些文字,因为受形式所限,没有把引用文献、他人研究成果、照片资料加以注释,特此致谢。


扫码关注我们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