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 逛了逛中福古玩展销会 喜欢玉器的人还是蛮多的
个人学习玉器随感:
读书半生,以教学为业,不想后与文献学结缘,尤其是古籍版本。版本之学有研究之学,有经营之学,从理论踏入从业者,想后半生当以此谋生。孙殿起《贩书传薪记》亦细细道出古籍版本经营之始末:“贩书事虽微细,但亦非如他项商业,将所售物品预备整齐,以供出售,即谓毕其事;盖书籍与字画文玩,历史悠久,每件物品,各有其供应价值与方向,又不仅善于应对顾客也。例如供应一书,书中内容,需要明了,书之版本优劣,亦须清楚,要在平日多看版本,多听内行人讲说书之内容,多向顾客虚心领教,积年累月,经验多,始有判断能力,此非一朝一夕骤至,需赖业师指授,方能胜任也。”经营之道,应对之外,尚需不断学习积累,以“活到老,学到老”来说此行,亦不为过。
后与外子结缘,外子酷喜玉器,耳濡目染,我亦渐通此道。玉器无论新老,自有其拥趸,不可相互菲薄。如唐诗日盛之时,有人推古体,有人赞今体诗,杜甫曾写诗就此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诗不在今古,“清词丽句”即为好。玉器不在新老,温润为要,“温润如玉”即是先辈千百年来,对玉的第一要求。
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基本上是从玉器的料、工、形、纹来着手。关于和田玉的玉料,需要多看,多上手,现在玉料市场有和田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地方玉等等,市场上充斥各种高科技检测仪器,然和田玉料的检测,对内行人而言,始终是鸡肋(与翡翠检测有别之处),那些和田玉证书只能是外行人所谓的心理保证。只要记住一点,油润是看和田料唯一标准。至于形和纹,我们普通人,经常可做到,则是需要对考古出土玉器和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玉器多观摩,这些玉器多有书籍出版,可通过观摩实物与学习相关书籍相辅积累学习。以此则玉器之形、纹,当亦可掌握七八。
学习玉器最难在工,玉器之工艺的掌握,是区别行内人与行外人的重要分水岭,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也难以对老工和新工有所鉴别。认识老工,也被一些研究专家,诟病为“观风望气”之学,然如果细致科学的查究古人治玉工艺和工具,则玉器之工的辨识度也渐趋明朗。

谢谢大家的厚爱!因为没有鉴定资质,不鉴定。您多看多学习,谁懂都不如自己懂,所发玉器没有明确注明,皆是灵隐山房多年所藏,如果您引用图片,请注明出处,对于藏品如您确实喜欢,可加导购微信聊:lingyinshangfang,灵隐山房实体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古玩城三楼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