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群书与一门深入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9-01 13:56:38     30

    在转专业之前,和老师就这个问题作过探讨,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广泛阅读和一门深入的关系。老师的回答是,以当时我的情况,还只是以泛读为主,暂时不涉及一门深入的事情。

    老师的说法有道理,但并不能说服我。那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走看,在积累一定阅读经验后,也许自然会得到答案。

    转完专业后,一直忙于选排课、修学分等混毕业证事宜,用功之处也多在中文领域,而这并非我想专精的地方。上个学期开始,逐步将注意力移至哲学,但仍是以初步熟悉哲学学科及大致内容的广泛阅读为主。对此问题的探索亦未有明显进展。

    暑假至今专注考研,在一次和某学长进行讨论的时候,学长看了我的笔记,说:“我觉得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太用力了,也就是做得很细,但不成体系。”

我的笔记

和学长的对话

    这一遍的核心目标是就每个哲学家及他们各自思想在脑子里形成大框架,明确其中的核心范畴及重点,且就此框架能够自圆其说。至于如何进行详细论述,并不是这遍复习该做的事。而我的做法是试图将每个哲学家都学到能够详细论证其思想的水准。这样的做法极其耗费时间精力,且难以在各个哲学家之间建立联系,以至难以对整个哲学史有完整清晰的了解。而对于目前的水平而言,大致而清晰的了解比一门专精更重要,考研出题点也正在于此。

调整之后的笔记

学长反馈

    这段“弯路”止步于此,可以来收一收题了。


    如果将以上经历视为一次“泛读”与“专精”的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确定学习任务和学习范围之后,摸一摸书,快速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过一遍,在脑子里留下大致印象。

    2.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精读,构建大致框架(此步骤与上一步骤合并完成亦可,视情况而定)。

    3.根据具体学习目的,大致确定深入程度,进行精读并作笔记。

    4.广泛阅读,根据泛读资料,查漏补缺。

    推而广之:

    生活是一本大书,在初学阶段应以广泛了解为主,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步缩小范围,确定专精领域。在专精领域内,再展开广泛探索。此即为“知可周遍,行则一门深入”。

    当然,不论是对知行观这个“大问题”的思考,还是落实到学习和生活的具体实践,对广度和深度的探索都是没有止境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经历加入,以进一步充实完善此问答。但现在也是一个很好的节点,作此总结以记之。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