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唐代玉册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25 14:59:46     26

玉册,即玉制简册,也叫玉策,始于战国秦汉时期,此后各代沿用,是中原王朝即位、上(赐)谥号、封禅等礼制活动中使用的重要仪具。目前考古发现的玉册按用途可分为陪葬册(哀、谥册)、即位册、封 禅册等,是研究古代礼制的重要资料。玉册主要有两个功能,以玉板制成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天子受命的瑞证及珍藏的秘籍。


《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三分”。玉册有严格的使用规定,例如册命太子,后妃等。玉册的形式模仿简牍,其文字内容直接镌刻在编联成册的玉石上。如王朝即位册命上尊号上徽号、谥号、逢奠、封禅、祀汾阴后土、谒陵、郊庙等礼制时的礼器。

古代的玉册由少府盟中尚署负责制造并镌字。唐碑墓志中有“中书玉册”“中书省玉册官”“镌造玉册官”“填金字官”“造宝装官”“造宝装玉册官”等字样。

唐代玉册基本都是汉白玉质,这主要是因为唐代尚白,又汉白玉易刻。目前所知唐代出土玉册规格,基本上长约 28 厘米,宽约3 厘米厚1.2厘米,唐代多填金。唐代有玉册封禅的传统,这在《大唐开元礼》《通典》中都有记载。

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块“汉白玉填金字玉册”是 1993 年西安市迎春小区改造时在一工地发现的,后由西北大学征集,现收藏于西北大学博物馆内。这块玉册有残缺,长度为 21.9 厘米、宽 3.2 厘米、厚1.5 厘米,平面形状呈长方形,汉白玉质,以楷书在其上刻有“毛刚腊明兹 乡和乡”字口贴金,古意指把猪羊放在小鼎中烹煮,使其香美。经过填金的玉册片,当光线从一定角度照射上去时,金的耀眼与玉的光润强烈却不违和地交织在一起,熠熠生辉,光彩动人。

这件汉白玉填金字玉册的发现,不仅使我们对玉册本身的使用、材质、规格、编缀等有了新的认识,也为全面了解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册命制度及其发展演变提供了资料。

参考文献:

[1] 《唐代玉册》,《西北大学报》,2022年3月31日,第778期。

[2] 王碧杨.《浅论唐代的玉册》[J].文物天地,2019 (10):68—71。

[3] 左骏.《温故而知新——江苏南京祖堂山南唐陵区出土玉册的再观察》[J].南方文物,2020(01):110—121

END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六9:00——17:00
(国家法定节假日暂不开放)
参观预约
点击西北大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预约-在线预约】持身份证原件验证入馆
讲解预约
029-88303063
研学合作
029-88302204 18682954668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

地铁路线
5号线 边家村站;2号线 永宁门站
公交路线
西南城角站 311、60422416/K1618/K18800251、402184701
西北大学站 631/K631、900311205102116/K16604521402206
博物馆官网
http://bwg.nwu.edu.cn/

西大博物馆微博

西大博物馆抖音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石油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陕西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陕西省石油学会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


 专业指导:西贝
 藏品照片:张越
 文字整理:张珍 王乐陶
编辑:赵宇航
责编:王雨曦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