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展览科普】蜚蠊目与膜翅目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18 11:18:38     35

夏露秋蝉


昆虫标本科普展

由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上海辽西古生物化石科普馆与宜兴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夏露秋蝉——昆虫标本科普展》已经开展,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上期小编介绍了“最早发现于早三叠世(约2.5亿年)法国孚日山脉地层中的双翅目”和“农业上的重要害虫直翅目”,本期内容将继续为大家介绍蜚蠊目与膜翅目。

一、什么是蜚蠊目

(fēi lián mù )



蜚蠊目昆虫通称蜚蠊,简称蠊,俗称蟑螂。体小型至大型,体长3~90mm。渐变态。世代历期60~1000天,依种类和地区而异。卵产于卵鞘内,有些种类的卵鞘附于雌虫腹末直至孵化。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若虫有6~12龄。成虫寿命一般1~4年,一生可产20~80个卵鞘。杂食性。野外种类多白天活动,一般生活在石块、树皮、枯枝落叶或垃圾堆底下,朽木、巢穴或洞穴内,树干、花或叶上。室内种类喜夜间活动,以各种食品、杂物、粪便和浓痰为食。一些种类气味难闻并可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结核、阿米巴原虫和蛔虫等。但地鳖是常用中药,有破血散瘀之功效。全世界已知5科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中国已知385种。重要种类有德国小蠊、东方蜚蠊和美洲大蠊 。

蜚蠊目化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石炭纪到新生代的地层中,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保存数量仅次于鞘翅目化石。

名称:古巴绿蠊


01

产地:菲律宾

是硕蠊科下的一种昆虫,又称绿香蕉蟑螂(或简称绿香蕉)、古巴蟑螂,主要分布于古巴、加勒比海,以及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一带的热带或亚热带湾岸,北至南卡罗来纳州的萨默维尔亦能找到它们的踪迹。雌虫体型较雄虫大,体长可达24毫米(0.94英寸);雄性体长约12~15毫米(0.47~0.59英寸)。

有翅膀,善飞,颜色淡绿至黄绿色,沿其边有黄线。其若虫色棕或黑,挖穴而居。寄生在香蕉树上,由于其不能在室内发育和繁殖,被认为是最小的害虫。

02

双月蜚蠊

产地:秘鲁

双月蜚蠊是蜚蠊目(俗称蟑螂)大家族中一种颜值比较高的中型昆虫,体长30mm,虫体呈黑色和黄褐色条纹。蟑螂生命力能够绵延亿年,蟑螂委实不容小觑,它们的生命力异常顽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能活上一个月,而没有水供应下,也能生存一星期,甚至乎没有了头颅,也能活上九天,并可以继续产卵。

名称:蜚蠊


03

产地:泰国

蜚蠊是一种生长在泰国的一种中型爬行昆虫,体长42mm左右,翅长43mm左右,触角褐色节状,下翅发达于上翅,后翅臀域发达。中、后足股节腹缘缺刺,但端刺存在;跗节具跗垫,爪对称,虫体呈黑褐色。喜黑暗,为夜行性昆虫,行走迅速。不善跳跃。杂食性,取食多种动、植物性食料。

04

巨硕蠊

产地:秘鲁

巨硕蠊属爬行动物,原产于南美洲秘鲁。是非常常见的宠物蟑螂,人工饲养起来,趣味性很强,很有挑战性,所以深受爬虫爱好者的喜爱。它虽不是最大的蟑螂品种,但宽大的翅膀,看上去感觉还是很庞大的。体长5-7cm。雌雄都有翅但不能飞行,不能爬光滑物体,在蟑螂收集者中是很受欢迎的不凡品种。在蟑螂中也算是生长缓慢的品种,需要9个月才可到成体。它们的寿命也很长,寿命年限一般有5年之久。

名称美洲大蠊


05

产地:印度尼西亚

蜚蠊目蟑螂体扁椭圆形,触角长丝形,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大,前翅覆翅,后翅膜翅,足善捷行。尾须短分节。喜暗避光,杂食性,生活于树皮,落叶等环境,室内有蟑螂。已知约5000种。

蟑螂,是常见的医学昆虫。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复眼发达。翅平不善飞,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

蟑螂的生活史周期长,它们的寿命也长。因此,一只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产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产50多个,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强。

06

名称中华真地鳖

产地:中国·山东

中华真地鳖是地鳖蠊科昆虫,又名中华地鳖,俗称土鳖虫、蟅虫、过街、地乌龟、接骨虫,在中药中称为土元。雌虫黑色有光泽,雄虫淡褐色无光泽。体形呈卵圆形,体长约35毫米,头小,藏在前胸的腹面,头上生出一对长约20毫米的触角,复眼很大,围绕在触角外侧的上方。雌虫无翅,雄虫有翅。干燥的雌虫是药材,有行瘀化血功效,尤其对接骨续筋,故名“接骨虫”。除中华真地鳖外,冀地鳖、金边地鳖等地鳖类亦常被当作“土元”使用,但中华真地鳖是当中最常见及最多人养殖的一种。另外亦有人把它用作名贵营养菜肴材料如“油煎银鳖”、“红烧地鳖”等。中华真地鳖喜欢在阴暗潮湿、腐殖质丰富、稍偏碱性的松土中活动。它们有较强的避光性,习惯昼伏夜出,白天隐伏在潮湿的松土中,到黄昏时才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地鳖虫无自卫能力,一旦发觉有响动和或亮光,便立即潜逃,假若逃之不及而被捕捉,便会立即装死。

名称蜚蠊


07

别名:小强、黄婆娘、偷油晏、鞋板虫

基本特征:蟑螂是常见的昆虫。蟑螂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约有60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者室内。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雄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喜欢富含淀粉或香甜的发酵食品。

蜚蠊目化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石炭纪到新生代地层中,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保存数量仅次于鞘翅目化石,最早的蜚蠊化石是发现于石炭纪中期的古蠊科,三叠纪末期的物种大灭绝使石炭纪出现的祖先基本全部灭绝,之后蜚蠊目的总体面貌摆脱了古生代的特点,逐渐接近现代群类。

二、什么是膜翅目(mó chì mù)?



膜翅目昆虫俗称叶蜂、树蜂、蜜蜂、蚂蚁和寄生蜂,是一个十分多样且有趣的昆虫类群,分为两个亚目:广腰亚目(树蜂、叶蜂)等、细腰亚目(姬蜂、蚂蚁)等。已知膜翅目昆虫大约75科12万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我国已知大约8600种。膜翅目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是对人类有益的传粉昆虫和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只有少数为植食性的农林作物害虫。

膜翅目是最低等的完全变态昆虫,一般为两性繁殖或单性繁殖,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幼虫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变成蛹,膜翅目的蛹都是离蛹,也就是附肢和翅不贴附在身体上,可以活动。

最早的膜翅目化石长节叶蜂发现于三叠纪(约2.4亿年)地层中(广腰亚目的一个古老的群类),长节叶蜂科是膜翅目的祖先。最早的蜜蜂类起源早白垩世(约1.2亿年)晚期,为后期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授粉行为中双方协同演化最终导致了被子植物的分化,并造就了被子植物今天世界性的分布格局。

:绒毛巨土蜂


01

产地:印度尼西亚

头部略成球形,通常较胸部狭。体壮;大多有密毛;复眼大;触角长于前足约12节,体色黑,雌虫12节、弯曲,雄虫13节、直。前胸背板两侧角伸达肩板。中胸小盾片大而明显。中、后胸腹板形成一连续的板,盖住中、后足基节。足短而粗,胫节扁平,有长鬃毛。翅脉发达,烟黑色,具绿紫色虹光,翅痣和翅脉均黑色;后翅有臀叶。腹部长,各腹节边缘有毛。

02

名称金环胡蜂

产地:中国台湾

金环胡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胡蜂,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五大毒蜂之一,别称中国大虎头蜂、台湾大虎头蜂等,我国除西北少数地区以外均有分布。金环胡蜂的头部为黄色,前胸背板前缘中央略隆起并呈黑色,中胸背板有两个黄棕色的斑块,腹部除最后一节为橙黄色外其余各节背板均为棕黄色与黑褐色相间,其中雌蜂体长约48~50毫米,雄蜂体长约39~43毫米,工蜂(职蜂)体长约38~45毫米。它捕食多种昆虫,在生物防治上有较大利用价值,同时亦会吸食成熟水果,带来一定害处。

名称蓝胸木蜂


03

产地:印度尼西亚

雌体长23-24mm;黑色;胸部及腹部第1节背板被蓝色绒毛。上颚2齿;触角第1鞭节长等于节2+3+4;唇基中央及前缘平滑,唇基及颜面刻点较密;颊最宽处稍窄于复眼;颅顶刻点较稀;中胸背板中央光滑闪光;后盾片位于小盾片之下;小盾片后缘及腹部第1节背板前缘平直,边缘脊状;腹部各节背板刻点稀疏不规则。翅暗色闪紫光。头、胸、前足腿节外侧、腹部第1节背板及第2节背板两侧被蓝色绒毛;其他部分被黑毛。

雄体长18-19mm;似雌性,但稍小;主要区别为:上颚2齿较钝。体毛色较浅;唇基及颜面均被灰蓝色毛。

04

名称:子弹蚁

产地:秘鲁

全称子弹近猛蚁,也称作24小时蚂蚁、康加蚂蚁、小巨型猎蚁,是蚁族的异类,它被评为“全球十大毒性最强动物”之一。子弹蚁远看像蜂,却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颚和尖锐带毒的尾部,体长2到3厘米左右,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森林,以花蜜和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子弹蚁捕捉猎物时会先利用上颚紧紧咬住不放再利用尾部的蜇针刺入猎物体内并释放毒素,世界上咬人最疼的蚂蚁。热爱挑战的子弹蚁战斗力十足,竟将比它们体型要大的昆虫和小型蛙类视为扑食对象。让人意外的是,令不少大型动物闻风丧胆的子弹蚁,唯一的克星却是比它们小很多的驼背蝇——蜜蜂的一种寄生虫,样子很像小蚂蚁,成虫的体长只有三、四毫米。

名称巨蚁


05

产地:秘鲁

巨蚁为目前已知。它们是已知最巨大的蚂蚁。巨蚁有着强烈的领地意识和攻击性,它们的咬伤会造成剧烈的疼痛和瘙痒。

工蚁1-3厘米长、蚁后长5.5厘米、最大的巨蚁蚁后翼幅达十三厘米,比部分蜂鸟还大。因为体型较小的工蚁可以行走表面,所以不容易溺毙。它们的巢穴通常建造在房屋或建筑物的基础上,并以甜食和腐烂的食物为生。

06

名称夏木蜂

产地:印度尼西亚

是一群以硬木挖洞而闻名的蜜蜂,例如废弃的建筑物,树木或树桩。雄性密生米黄色的长毛;翅膀为黄褐色。雌性的身体上端是黄色,下半身是黑色。因为花冠里蓬松的毛发很容易被花粉复盖,从而协助植物授粉。具有一种特别的防御机制,会引起严重程度的中毒现象。但是,这些毒素大多都以它们的猎物和捕食者为主要目标。也正因如此,它们对人类而言是不致命的,可能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是严重的,若出现任何状况,应立即求医。

称:泥蜂


07

别名:土蜂

基本特征:泥蜂是一类狩猎蜂,雌蜂先营巢室,然后到处寻找猎物,带回巣室贮存。世界性分布,已知约9000余种(不包括亚种和同物异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均多,北极圈内也有泥蜂分布。泥蜂大多数在土中筑巢,如沙泥蜂属;某些用唾液与泥土混合成水泥状坚硬的巢,如壁泥蜂属,有些在地上的自然洞穴内变利用其他昆虫的旧巢,如短柄泥蜂属,少数在树枝内或竹筒内筑巢,如某些小唇泥蜂。土中筑巢的巢的结构、巢室的数量、入口处的形状因不同的属或种而异,泥蜂社会性发展较弱,大多数为独栖性。

最早的膜翅目化石发现于三叠纪地层中的广腰亚目最古老的类群,长节叶蜂科,长节叶蜂是整个膜翅目昆虫的祖先类群。泥舞的化石最早于晚白垩纪发现,泥蜂可能起源于膜翅目寄生类群的祖先。

图片拍摄:鲍锴

科普小视频:

你知道蟑螂为什么被叫做小强吗?

它到底“强”在哪?


宜兴市博物馆

公众号


展览科普专辑

《什么是昆虫?》

《半翅目与蜉蝣目》

《鞘翅目与毛翅目》

《鳞翅目与襀翅目》

《螳螂目与长翅目》

《䗛目与革翅目》

双翅目与直翅目》

撰稿|王岚

编辑|林依依

校对|葛威、章伟

审核|杨潇

终审|徐英姿

发布|郝殿峰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