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了“九月来信”。
黄浦区云南中路上的一座二层沿街楼房里,就陈列着“九月来信”等重要文件。
这座地处闹市区、看似普通的楼房里,曾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所在地。
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沪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机关旧址,见证了白色恐怖笼罩下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
上海现存各类红色资源600余处,它们见证并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光荣历史、奋斗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红途陆续推出探馆攻略,助您打卡上海百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跟着红途,爱教基地打卡不迷路!
1927年八七会议上,作出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的决定。1928年春天,中央机关会计熊瑾玎受周恩来委派,物色机关办公用房。熊瑾玎以商人身份,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天蟾舞台后面找到了这处房子。于是,他以私人名义,租下了二楼的三间房屋,挂出福兴商号的招牌,开展党中央政治局机关相关工作。
随着历史建筑风貌的修复,这里挂上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的市级文保建筑铭牌。2020年十一,“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史迹陈列展试运营开放,向公众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用胆识与智慧书写了中国革命重要的一页。


一楼运用投影和电子屏幕,打造了沉浸式的观展形式。观众可以在屏幕上观看短片,了解红色历史。
1928年春,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下云南路447号(今云南中路171-173号)楼上的三间房间,悬挂“福兴”商号招牌作为掩护,设立党中央政治局机关。其隔壁就是天蟾舞台。
1928年4月至1931年4月,这个城市中心的红色中枢见证了中国革命风云变幻的三年,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这里工作,中央政治局很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坚守上海的党中央,领导了最为艰苦的革命斗争。
据李维汉回忆:“那时,开会的同志从天蟾舞台西侧云南路的一个楼梯上去,就可以直到开会的房间。”
二楼外间还原了当年的工作场景,里间则是熊瑾玎、朱端绶夫妇的卧室。
周恩来同志曾在一份证明材料中写到:“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朱端绶同志担任党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
熊瑾玎经营“福兴商号”时,已经40多岁,但无亲属随行。周恩来将朱端绶从汉口调来协助熊瑾玎。他俩都是湖南长沙人,为了党的工作伪装成夫妻,相处后互相产生了好感。1928年中秋,熊瑾玎与朱端绶结为夫妻。
二楼的玻璃柜里,展示了“九月来信”——中共中央发出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以及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做的会议记录。
“九月来信”是指由陈毅起草并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该信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确认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参观者可以化身党的秘密工作人员执行任务,在一楼获取解锁密码后,到二楼文件柜的电子屏幕上体验用隐形墨水抄写秘密文件。
隐形墨水的配制需要好好思考一番,例如:柠檬汁加熨斗、小苏打加茶水、葡萄汁加淀粉水、碘酒加硫酸亚铁溶液……当年,党的秘密工作人员就是这样抄写秘密文件的。


友情提醒:场馆地处市中心人民广场附近,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或至周边商场地下停车。
地址:黄浦区云南中路171-173号
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15号口出
公交:18、49、167路人民广场(福州路)站;49、451路城市规划展示馆站。


免费,个人参观无需预约,现场登记即可。
团队参观预约方式:
打开“上海黄浦”微信公众号,选择“指尖服务”——“场馆参观服务”,选择“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点击“团队讲解登记”,选择参观时间,填写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预约单位,进行预约。
同时,在该页面下载“团队实名登记表”,打印填写后,于参观当日交付场馆人员。


周四至周二,上午9点至11点30分,下午13点30分至16点30分
周三闭馆(国定假日另行通知)


展馆分为上下2层,有多个互动装置供游客体验,建议参观30分钟。
策划:“红途”团队
鸣谢: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
转发自红途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