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返乡故事
探访菌草栽培产业新发展
“前方到站:宁德站”。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最后一站在我的家乡:福建省宁德市。实践地是隶属于宁德市的洋中镇,洋中古镇是丞相周导、国师周斌的故里,承载着千年历史。有人因其历史而慕名参观,也有人因其美食而专门过来打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幸运的机会,能够有机会来这里参加社会实践,以另一种方式建立与家乡的联系。


01
参观硒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7月22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生实践队从宁德北站出发前往洋中镇硒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当地栽培的富硒姬松茸是合作社与农科院合作之后改良的新品种,富硒含量大幅提升,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备受消费者信赖。
合作社的负责人周天梨表示,作为企业负责人,他非常欢迎高校前来参观,这是一个可以促进校企互相学习的机会。高校学子通过参观基层企业,更能将所学运用于生产,将理论联系实践,深刻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基层企业通过与高校等科研场所合作,对于企业发展、技术进步也有帮助。

02
菌草栽培金福菇示范点

硒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栽培富硒姬松茸的同时,也是菌草栽培金福菇的示范点。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占熺教授为了解决“菌林矛盾”而研发出菌草栽培食用菌,他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农村地区,实现了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将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为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队在了解基本情况之后,便迅速投入实践活动,采摘由菌草栽培的金福菇。采摘完成后,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下将金福菇处理完毕并装袋。结束后,当地负责人与实践队展开了座谈,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并对菌草栽培食用菌的产业给予肯定。


- 实践队队员在采摘、处理金福菇-

菌草技术的推广,既帮助群众致富,又保护绿水青山。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基层、了解社会,对家乡推广菌草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子里”的重要举措。

素材来源:菌草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生实践队
图文编辑:黄夏馨
图文审核:新媒体运营部 姜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