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深圳展览 |「痛之花」| 送你一朵花,它叫「保持希望」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8-15 13:38:24     26

▲向上滑动

每个人都一定经历过至暗时刻

当你不由自主

陷入一种难以抽离的情绪旋涡

堕进深深的虚无里

大脑的思绪无意识的骤停

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

生命变得毫无意义

抬头看不见天

伸手不见五指

在抑郁的日子里

我躲在黑暗的角落

像一只受伤的小鸟

没有翅膀,无法飞翔

我翻来覆去,摆脱不了这种情绪

我觉得自己已经被困住

——Jimmie Lu

当我们抑郁的时候

我们就失去了与世界

与他人的关系

我们陷入了分散的自我

——西班牙《国家报》韩炳哲


策展人语

不知从何时开始,痛苦变得不再有意义,它被去除社会属性和象征秩序,被限制在医学、药理学领域,如此便不形成语言,不产生叙述,也不成为批判。正如韩炳哲所说,痛苦被物化为一种纯粹的身体上的折磨,被缩减为一个生物学过程的生命,本身是多么空洞乏味。

瓦尔特·本杰明认为,如果病人一开始就对医生倾诉心事,那么讲述本身就已经开启了疗愈的过程。《痛之花》并不试图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是通过呈现十位患者丰富的生命和故事,达到一种共情,理解抑郁症和感冒发烧一样,需要吃药,需要倾诉。我们能感知快乐,就能感知痛苦,自然而然。现今抑郁症污名化无疑是患者痛苦的强化剂。我们太需要提高抑郁症的认知,唯有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才有可能给予恰当的帮助。

展览观察患者在痛苦中的语言,或绘画或演奏,或视像或文字,观察他们在黑白的时光中,仍用力看向生活中无关紧要的小事,一朵花,一片树叶,一个问候,然后挣扎、生活、前行、创作,绽放花朵。 

生命像花儿一样短暂而脆弱,它拥有美丽与哀愁,也不失坚韧,正如《痛之花》的十个患者,跌入无尽的黑洞,仍积极探索,用自己的经历助益迷路的同伴。

《疗愈的原初场景》

 Spirit and Flesh

灵与肉

 First Chapter01

痛苦可能引发个人的反应和选择,包括寻求解决方案、面对困境或逃避现实。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永恒的、属于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实体,而身体则是暂时的、受世界限制的物质存在。尼采则是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对身体的贬低,并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欲望对人的生活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萨特觉得自我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在每个瞬间通过我们的选择和行为不断重建的过程。我们的自我在每个时刻都在不断演变和塑造,而不是通过生物学上的连续性或先天因素来确定。

在苦痛中,自我的存在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塑造的过程。这种演化可以通过直面苦痛或逃避苦痛来实现,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离不开对自我本质的深入探索。苦痛与自我探索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

苦痛引发了我们对自我存在的关键问题的思考。我们通过面对苦痛,通过思辨和反思来理解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探寻自我身份的本质、我们渴望成为何种人以及我们与世界和他人的关系。

《被谎言束缚的手脚》

Others

他者

 Second Chapter02

在社会学中, 凝视(Regard)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即regardant)感知和描绘自己和其他个体的环境的方式。许多理论强调"regardant"的态度,可以改变"regardé"(被看的人)。

20世纪60年代,让-保罗·萨特、雅克·拉康和米歇尔·福柯提出后现代哲学和社会理论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盎格鲁-撒克逊学术界所谓的文化研究中的凝视主题得到普及。

拉康将凝视定义为自我和他者之间的镜像关系,即他人的目光在反射后构成了个体对自我的再现。

小孩子由一岁半开始,会对一个来自外在世界的自身反映(即镜像中母亲抱着小孩的映像)产生一种原始的认同。小孩会在这时间内,视觉上有能力分别在镜像中,被母亲抱着的小孩,和母亲的身体是个别被分开的两个独立个体,这种独立和小孩子在原生(初生)时和母体合一的境况比较,是创伤,也带来最原始的痛苦。这种生理学上的分离状态和心理上离开母亲的痛苦,结合成镜像期的初始经验。

《母与子》镜像场景标志着原始的痛苦,这种痛苦类似于婴儿在离开母体时经历的分离痛苦,而这也是人生中所有痛苦的基本结构。这种痛苦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提供了积极的推动力,促使个体成长发展。

《Regard凝视》

The healing scenes

疗愈的原初场景

Third Chapter03

韩炳哲曾写道:“我们缺乏他者的治愈之手。再多的止痛药也替代不了疗愈的原初场景。” 

疗愈的原初场景指的是我们与他人之间建立亲密关系、分享情感、倾诉心声的原始场景。这种真实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理解和共鸣,从而帮助我们疗愈内心的创伤、焦虑或痛苦。《母与子》实现了疗愈的原初场景,因“病”和解的母子对着镜头微笑。

《树根》是植物的生命线,它们扎根于土地深处,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树根的力量和坚韧使植物能够在各种艰难环境下生存和茁壮成长。

树根象征着连接和归属感。树根与周围土地和其他植物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痛苦中,通过与人的接触,他者介入到他与他的疼痛之间,疼痛隐退,如树根一样,在困境中深入大地,获取力量。

《照片与音乐一样,是一种语言》在数字秩序中,痛苦成为无用之物,而痛苦依旧盛行,如流行感冒,只是潜入医学,失去讲述。当深入与患者接触,聆听和了解,便发现,语言去不到的地方,出现了其他的叙述,径自绽放花朵。“美的表象缓解了痛苦。”因此,我们更需要诗,需要音乐,需要美,它自成一种语言。

《树根》

 Maintain Hope

保持希望

 Fourth Chapter04

展览旨在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并传达保持希望的重要性。

展览期间,由唐勇咨询师主讲的专题讲座:精神健康急救 - 抑郁症的辨识与及早介入,旨在提供关于抑郁症的辨识和早期干预的知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并提供紧急的心理健康支持。

《痛之花》一书编著了十个患者的个人经历,期望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抑郁症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并激发对康復和希望的信念。

展览展示抑郁症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涵盖绘画、摄影、文字创作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参观者可以通过视觉和情感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抑郁症,并通过艺术作品传达抑郁症的复杂性,亦期促进精神健康意识,减少抑郁症的社会隔离。

展览期间会持续开展与抑郁症相关的互动体验,开幕式会以一场行为艺术拉开序幕,邀请观众一起参与折叠纸巾,在简单日常的行为中体会轻飘飘的纸巾确是用来回应沉重痛苦的物件,再将回应痛苦的纸摺成美丽的花,意为无论任何困境,保持希望。

展书《痛之花》

《痛之花》

展期:2023年8月19-2023年8月27日

10:00-18:00 

地址:Y Space(Y 艺术空间)

深圳深南电路大厦1楼108-B

1

8月18日

19:00-20:00

展览正式开幕

由主创团队成员带领导览观展

2

8月18日

20:00-21:00

现场行为艺术

由行为艺术家樱泽的带领下,邀请观众⼀起参与折叠纸⼱,在简单⽇常的⾏为中体会轻飘飘的纸⼱确是⽤来回应沉重痛苦的物件,再将回应痛苦的纸摺成美丽的花,意为⽆论任何困境,保持希望。

3

8月20日 

15:00-16:00

心理专题讲座

由唐勇咨询师主讲的专题讲座:精神健康急救 - 抑郁症的辨识与及早介⼊,旨在提供关于抑郁症的辨识和早期⼲预的知识,以帮助⼈们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并提供紧急的⼼理健康⽀持。

4

8月26日

16:00-17:00

家荣在精神病院的故事

由展览发起人陈嘉龙分享——我们身边的情绪病 | 医院的日常 | “躺平”后的我 | 未来的我

↓观展预约↓

Flower of Pain,Exhibition Team

《痛之花》 团队介绍

展览发起人

陈嘉龙

JIE ZHAO 接朝⽂化主理⼈

「痛之花」展览发起⼈ 

陈鹏

摄影师,艺术⼯作者,Random 暗房主理⼈

拍摄银盐胶⽚,实践古典湿版摄影⼯艺 

策展人

Jimmie Lu:毕业于法国南特⼤学,修读对外法语话语分析硕⼠,同时修读戏剧研究和实践。现为独⽴艺术⼯作者,从事写作、展览策划和法⽂戏剧教学。著有《涨潮的记忆》、《痛之花》,策划过《迷雾的记忆》、《笔记的反叛》等

参展摄影师

陈鹏:摄影师,Random 暗房主理⼈

Linda :⾹港肖像摄影师,擅⻓⽤图像讲述故事。相信每次拍摄都是缘分,是个互相映照、学习的过程。不论是⽼⼈、性暴⼒幸存者、变装表演家、还是残疾⼈⼠,她希望她镜头前的⼈都能被看⻅和被聆听。由此⽽⽣的影像,⼏乎只是副产品

秦念:⼀个企图在主体性⽃争中对抗⾃我认同的⾃由创作⼈,⼀个正在主体性⽃争中败下阵来的狭隘摄影师

吴迪:上善映画的创始⼈、WENDYWU摄影馆主理⼈、影像从业者/视觉艺术家、15年资深商业摄影师、时尚摄影资深美术指导

陈嘉⻰:喜欢通过镜头观察⽣活的摄影爱好者 

绘画艺术家

Amelia Lau:中学毕业后,她就⼀直对艺术和设计充满热情。2014年,她获得了伯明翰城市⼤学产品设计专业的衔接学位,后于2019年在⾹港理⼯⼤学获得传播设计学⼠学位。她⽬前在Cyber Arts Limited担任全职UI设计师,并在全职⼯作之外兼任艺术家。 

行为现场

樱泽: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者,在意⼤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获得视觉艺术学⼠和硕⼠学位,其作品设计绘画、雕塑、装置、⾏为影像等。受意⼤利“贫穷艺术”的影响,她倾向于使⽤废品和⽇常材料或被忽视的物质作为「媒介」可从本质上探索世间万物的「情感连结」,并从中得到反思和启发。 

心理讲座

唐勇:⼆级⼼理咨询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学,后于美国加州整合⼤学获得应⽤⼼理学硕⼠学位。他在2012年⾄2022年间任深圳市精神康复中⼼签约咨询师,咨询时⻓超过3000⼩时,团队辅导时⻓超过500⼩时;曾在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等企业进⾏⻓期EAP服务,为企业、政府、军队、学校、社区讲座进⾏团体辅导,时⻓超过1000⼩时。他擅⻓认知⾏为为主的整合,⽬前在深职院担任外聘⽼师。

宣发传播

徐颖芝:「过此刻」创意⼯作室的主理⼈,多年艺术创意⾏业的从业经验,专注⽂化艺术和泛⽂娱项⽬的创意策划。

海报设计

姜姜

展览助理

唐雪莹:2022年毕业于加州⼤学圣地亚哥分校,修读临床⼼理学专业,⽬前正在⾹港中⽂⼤学(深圳)攻读应⽤⼼理学硕⼠学位。她对⼼理健康领域保持着热忱,正以此为烛⽕向前摸索着。 

保持希望+1

保持希望+1

保持希望+1

保持希望+1

保持希望+1

主办单位

深圳市接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JIE ZHAO 接朝

一个从泥泞中挣扎出来的抑郁症患者创立的首饰品牌,寓意接受挑战,迎接光明。

协办单位

深圳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

深圳市福田区众诚心理咨询中心

合作单位

Y Space(Y 艺术空间)

赋图艺术ISAP Studio

栖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LOOP Surf 冲浪沙龙

深圳市罗湖区过此刻文化创意工作室

「过此刻」 聚焦艺文资讯版块,与各大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合作;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创意策划、品牌联动形成深度链接。

我们不只是一个自媒体。「过此刻」成立于2022年,期间在公众号持续输出艺文资讯内容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各大艺文类项目的创意策划、艺术策展、品牌推广等等。秉持“时刻保持鲜活”的理念,通过有趣的视角结合创造力,探索更多可能,挖掘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容呈现方式。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