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姓名:陈 婕
年龄:33岁
毕业院校:华东政法大学
所学专业:社会学
创业年限:5年
企业名称:上海得蓝科技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服装业
觉群资助:2020年
EFG资助:2019年
传统服装业该如何走向智能化?服装业在转型升级中,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眼前的陈婕,一头干练短发,说起话来干脆利落,这位硅谷前高级数据工程师,放弃海外高薪归国创业,用自己的智慧与坚韧,回答了上述问题,更为产业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2009年,陈婕进入华东政法大学,学习社会学专业。“我高中时成绩一般,还有点偏科,但英语特别好。那年高考我超常发挥,可以说是高中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快人快语的陈婕说,“当时我也没什么兴趣爱好,由于‘踩线’入校,经过专业调剂,进入了社会发展学院的社会学专业。那时,我对社会学根本没概念,就想着先跨进大学校门再说。
虽说缺乏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英语成绩出众,早在高中时,陈婕就定下了出国留学的目标。因此,本科阶段她不曾有丝毫懈怠,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四年学习让我逐渐认识到,社会学会让你拥有一双发现问题、洞悉问题的眼睛,引导你反思常识、反观自我。”陈婕回忆,大学时为做课题调研,她曾和同学一起在人民广场睡大街、收废品,“三天吃六个包子”,“伪装”成丢失钱包的外地来沪学生。最后,他们的“无家可归者生存状态与管理制度”课题还获得了市级大奖。
大三时,陈婕开始准备出国留学申请,根据自己的志向,她选定了美国的爱荷华州立大学,“虽然这不是所顶尖院校,但他们的社会学专业排名很靠前,而且我还申请到了学校的两年奖学金。”这次因为有清晰的规划,陈婕不再“随波逐流”。
陈婕深知,实践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留学美国后,她积极参与了有关农业的科研课题。在与当地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要让没有专业背景的人理解他们的调研目的、宗旨,“用大白话讲深大道理那才是有水平”。这段经历不但培养了陈婕的学术思维,也让她练就了高超的沟通能力。
从爱荷华州立大学毕业后,由于具备专业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力,陈婕顺利进入硅谷一家知名企业,成为数据工程师。2017年,随着实习签证即将到期,陈婕开始认真思考起未来的发展,“我不喜欢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在硅谷,身边有太多的工程师朋友。看着他们,我就能想到未来的自己会是怎样的。”思来想去,陈婕决定回国,“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回国发展正当其时。”
2017年4月12日,陈婕踏上了返回上海的航班。

陈婕的父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致力于高星级酒店制服的供应,并成立了上海青禾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传统的生产型企业,青禾那时的所有环节都依赖手工完成,包括手工量体、打板、调板等。
当陈婕在美国留学时,父亲已开始考虑到企业的转型问题,“他那时找来外包团队,进行平台、软件开发,但进行得都不太顺利。”陈婕说,“虽然也听到过父亲的抱怨,不过我从未想过接班的问题,感到传统服装业并不吸引自己。”
回国第二天,陈婕走进父亲的工厂,本想着就“去看看”的,结果竟被深深“震撼”到了。“没想到他们工厂能传统到这种程度。”陈婕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纸质单子满天飞,沟通靠吼的,一个部门只有一台电脑……”数字化运营根本无从谈起。
陈婕搬了把椅子,“我就坐在那里看,开始思考该如何让传统企业转型”。经过一段时间调研,陈婕渐渐发现症结就在于一个“慢”字上。“比如接到一家酒店的订单后,我们的师傅需要上门一个个量体,有时对方人不齐,还需要跑两三次;接着需要将量体师傅的手写数据一个个输入电脑;之后,师傅需要将这些尺寸归入不同的型号,也就是推板;再一个个打板,然后进行手工调板,调板最快也要20分钟一个;在手动排料裁片后,最后再进行缝纫……”陈婕最后发现,当时工厂里所有的环节都需要靠人力完成,而且还得是有经验的人力。
由于服装交付时间太长,很多订单的尾款甚至需要1年后才能结清,“于是公司需要用其他项目的资金来填补这个漏洞,继而也造成了公司现金流的不健康,逐渐形成死循环。”陈婕找到了问题所在。

2017年10月,陈婕注册成立上海未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自己研发的Pixure系统软件,“这是款傻瓜式拍照量体软件,体验者无需更换紧身衣物,软件也不会进行正面照、敏感信息采集。当Pixure采集到人体数据后,系统将通过人体骨架探测自动识别该用户的体型大类和身型缺欠,并根据基础板型进行自动变板。”陈婕介绍,这其中她根据自己的专利技术,采用了极为复杂的神经元算法。
在此基础上,一年后,陈婕与团队成员打造的3D量体体验机成型面市。“这就像一个可进行量体的个性化时尚体验舱,内置摄像头,可智能抓取当前体验者的穿着情况,探测习惯,并进行虚拟试衣、AR试穿体验等,为用户提供真实互动。当时我们希望将这个线下体验机推进高端商场、办公园区,支持多品牌或单一品牌展示,将体验、互动、售卖三合一。”通过线上小程序与体验机的联动,陈婕希望打造出服装业的新零售生态。
“那时我们的想法比较天真,认为一年创业、两年融资、三年上市不在话下,甚至投资人还会追着我们跑。”但现实给了陈婕当头一棒,因为公司根本融不到资。这样的局面,让陈婕难以接受,也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打法。
“我开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如果自己是消费者,会为这次体验埋单吗?消费者没见到实物,肯定不会付款的。”陈婕发现,面对个人用户端(C端)的定制服务尚未真正成为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半年后,陈婕果断将所有业务停下,决定转思路、换打法。

每个人的体型千差万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模特那样,完全为服装而生。很多时候,服装的统一尺码标准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尤其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
人力手工测量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只能在小范围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辐射范围,也限制了企业对于未来市场的抢占。如何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穿衣体验?上海得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Pixure系统,采用智能体型测量技术为传统服装业赋能,让服装生产企业能更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个体消费者的形体及所处地区和季节的变化,提供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服装产品。
这样的技术,融现代科技和个性化为一体,整合服装设计、测试技术、IT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通过搭建移动服务平台、智能人体测试系统、个性化服装设计系统,把消费者与服装生产企业链接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装定制服务。
Pixure通过手机拍照就可完成量身,就如“测距仪”一样能让消费者在生活中摆脱“尺”的限制。依托镜头探测人体骨架技术,消费者只需要拍摄一张背面照和侧面照就可在数秒内知道自己的三围、肩宽、臂长等数据,这款技术为整个服装产业的明天增添了一份动力。
上海得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创新科技创建“服装智能定制”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服装定制生态产业链,以先进的网络数字移动营销理念,高效完善的智能定制系统及配合卓越的柔性供应链管理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装定制产品与生产加工服务保障;通过推动人体数据库建设和服装号型标准制订,提高三维人体测量、服装3D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
目前,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给予极大关注,作为在所有行业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洞悉数字化时代对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时尚表达、服务再造的深刻影响,着眼于新经济时代服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努力创造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新优势,提高设计、制造、物流的效率,实现小额订单的快速生产。
按照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我国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纺织工业具有率先实现世界纺织强国的基础和优势。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新常态下中国纺织工业有责任去积极探索新模式,寻求新突破。未来,定制流程模块化、定制场景虚拟化、全品类定制平台化、“互联网+智能制造”一体化已成为服装定制的趋势,建议陈婕及其团队以此为发展导向,努力推动时代科技的进步。
(本文原载于《成才与就业》杂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