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东坡相遇于山河中
游戏的四个关卡中,第一关“碧空卷微云”以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年)赴任杭州通判为背景,他乍到杭州,兴修水利、筑堤防海,践行士大夫的责任,同时他也对官场冗务深感疲倦,苦于应付名利场的俗吏,在文官中显出格格不入的一面。于是他到杭州各地寻访游僧和诗友,寄情于山水。游戏选择了远山环绕的西湖场景,碧波万顷,一一风荷举,鱼戏莲叶中,一座九曲桥串连起数座湖心亭,读者不必在游戏中追求效率,寻找快捷的“正确路径”,恰恰要在不断走上岔路的漫游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寻春赏花、泛舟西湖、卧游林泉之间的天真之乐。
第二关“孤光为谁来”是苏轼在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牢狱中的苏轼甚至不抱生还希望,满怀哀戚地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最后经曹太后说情,苏轼被关押130天后获释,外贬黄州,政治生涯自此一落千丈。游戏再现了诗人身陷囹圄的场景,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此后就进入孤鸿只影、风雨飘零的下半生。
走出比黑夜更黑暗的牢狱,游戏进入第三关“河汉落酒樽”。被贬黄州的苏轼身处荒僻遥远之地,混迹渔樵,出入阡陌,获得偏于一隅的平静。当读者置身在黄州因陋就简的茅草屋里,见到梁上拮据的钱串和灶台上的东坡肉,才能体味出“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寒意。茅屋外竹林萧瑟,正是在雨雾笼罩的竹林里,苏轼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游戏里,午夜无风无雨的竹林像一场幽深的梦境,月光下的小径通向无人的渡口,循苏轼的足迹登船夜游赤壁,将进入整个游戏的高光段落。为了再现作家在壬戌之秋写下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此处游戏场景复原了真人和长江三峡的比例,让读者想象穿越千年时光,与苏子泛舟赤壁,等待一轮明月的清辉逼退生命中的荒谬黑暗。也只有置身于赤壁的一轮明月下,才会生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在黄州,苏轼已然抵达了坦坦荡荡、大彻大悟的生命境界,但命运对他的戏弄还在继续,他一再被贬到更荒凉的惠州、儋州。游戏的最后一关“水天浮起四座”呈现了苏东坡在迟暮之年的自我和解和透彻的生命观。“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晚境坎坷的作家,仍然写出气象万千的生之境界。

用科技和游戏的方式激活文物
游戏每一关的名称——“碧空卷微云”“孤光为谁来”“河汉落酒樽”“水天浮起四座”——取自《郁孤台法帖》所收的苏轼诸帖,《郁孤台法帖》是宋刻孤本,由南宋聂子述汇刻于江西赣州府赣县(今赣州市田螺岭)郁孤台,现在仅存上海图书馆藏宋拓孤本残帙二册。
第一关漫游西湖的场景中,出现了《试院煎茶》和《游虎跑泉诗刻》。前一首诗作于1072年,传达苏轼病中豁达开朗、随遇而安的心境。后一首诗是1073年,苏轼病中游览虎跑寺时所撰。游戏第三关的黄州茅舍中,挂有苏轼绘《月梅图》,梅与月相宜,清同治年间翻刻的碑现镶嵌于黄州赤壁坡仙亭。夜游赤壁的段落中,《赤壁赋》出现在悬崖峭壁上。苏轼在1082年的七月和十月两次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他一生书写过多个版本的《赤壁赋》,上图馆藏版本为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前书写的小楷。游戏末尾的《南海浴日亭诗》是苏轼在1094年所作,留筠摹勒苏轼真迹上石,后来1221年刻立的碑现存于广州南海庙西侧的章丘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