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山东省教育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济南市教育局承办的2023山东省教育装备博览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全国620余家高校、企业、教育机构等单位参展,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以“擦亮‘齐劳动’育人品牌 营造‘齐成长’教育生态”为题做典型发言。
近年来,临淄区紧紧围绕全面发展育人目标,不断健全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品味乐趣、发现价值、获得成长,推动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进展。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劳动教育课题成功结题,研发的彩绘版《家务劳动指南》和动漫版《校内劳动指南》先后被新华社客户端、教育部官微、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聚焦推介,我区先后在全国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在线研讨会和全国民进中央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山东省劳动教育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临淄区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劳动教育实验区。

一是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开全劳动教育课,确保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目前,全区51所中小学已全部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方联动、大中小幼有效衔接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特色成果和典型案例。严格落实新课程标准,分学段建立劳动教育课程规划,提高劳动教育课堂质量。二是整合学科课程。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建立劳动课程一体化“学研展评”、“月半日”教研、周例会等劳动教育教研机制,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出发,构建生活起居、传统工艺、绿植养殖、家居整理、烹调烹饪等多个模块的劳动课程,将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融入具体项目,评选区域劳动教育精品课程50余个,实现劳动教育与双减“同频”,与时代“共振”。三是开发基地课程。定期评选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精心设计人文教育、生活创意等基地课程,每学期组织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教育周”活动,学生在食育食客坊、神农百草坊、巧夺天工坊、梦想田野坊、五谷丰登坊、智慧农业坊等体验传统手工制作,学习农耕文化,感受劳动智慧,年培训学生近2万人次,实现区域统筹、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新格局。

一是引进劳动教育高层次人才,配足配齐专兼职教研员,通过挖掘师资潜力,统筹规划实施区域劳动教育。二是聘任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配齐配强劳动师资,逐步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有专长的校外志愿者、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作为特聘教师,设立劳动教育工作室,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三是健全区、片、校三级教研培训机制,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开展全员、专项培训,深入研究新课标,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教研体系,帮助劳动课教师明晰自己的“跑道”。开展教育教学技能比武、优质课评比,通过课题研究、名师引领、校本培训、听课评课等方式,挖掘资源、设计课程、开展实践、实施评价,促进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地落实。四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将劳动教师开展和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评价。支持符合条件的劳动教育教师参加省、市、区名师、优秀教师等评选,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一是在基地上体验劳动。整合现有优势基地资源,以马莲台“齐民要术农博园”为实践基地中心,建设集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综合实践三位一体的“齐文化全域研学示范基地”暨“游学目的地城市总部服务基地”。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基地50余个,实现全区中小学全覆盖。二是在家校中参与劳动。组建临淄区劳动教育研究项目组,研发了彩绘版《家务劳动指南》、动漫版《校内劳动指南》,全面细化小、初、高三个阶段劳动教育具体要求。常态化开展“孝行周末”活动,定期组织线上线下劳动“秀”,积极争做劳动“小达人”,培育“齐韵”好少年。三是在社会上实践劳动。编印《走进齐文化》全学段丛书,在劳动教育中渗透齐文化元素。积极编制《服务性清单》,精心打造齐文化体验、红色体验、科技体验、传统文化、生态绿色、现代农业之旅等6条“齐文化+”示范性劳动实践精品线路,绘制《临淄区中小学研学劳动实践基地版图》,每年参与学生达6万人次。同时,指导学校“一校一案”“一班一案”研制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和劳动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清单,采取“必选+自选+拓展”组合形式予以实施,让学生有选择和发展的空间。独具临淄特色的“一课三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全区基础教育层面劳动教育的“全学段全环节全链条”整体推进。

一是做好整体规划。配套出台《临淄区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成立临淄区劳动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管理办公室,自上而下推动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健全校内外劳动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区教体局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新路径。以创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契机,落实劳动教育“一校一品”“一班一品”,真正达成“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标,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链。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合各部门建立联系机制,探索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教体局主导、学校主体、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六位一体”劳动教育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构建社会资源共享清单,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打通区域劳动教育的“一带一路”。三是推动数字转型。开发具有齐文化特色的数字化劳动教育云平台,打造“基地—课程—评价”一体化劳动教育模式,实现临淄劳动教育“一码通”。四是深化评价改革。将“一课三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劳动知识学习和参加劳动实践、成果展示的真实情况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开展区校两级劳动素养大赛,把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升学毕业、评优树先的重要参考。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督导评估,综合评定各学校的劳动实践能力水平。

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实干创新 凝聚力量
和谐奋斗 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