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场听到了三亩先生的讲座

很幸运在工程师节现场听到了三亩本人的演讲,题目叫作从“介观尺度”看护肤品原料定制,三亩本人给人的感觉很低调谦逊,如果不介绍,我可能猜不到他是三亩先生。显然其履历很精彩,清华化工博士,强生十余年工作经验,公众号基础研究创始人,除了研发工作出彩,也从事过销售岗,业绩达上亿规模。

他的讲座很精彩,与普通讲座不同的点在于他可以用非常简单的例子把很复杂的道理讲清楚。比如在介绍到为什么从“介观尺度”看原料定制时,举了欧莱雅mexoryl 400的例子,目前市面的防晒剂都不能吸收380-400nm这个波长范围的太阳光,但这款原料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微观层面从分子结构上开展的化妆品原料研发,但是一般的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介观即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领域,很多企业具备在此创新的实力,并且已经做出了很好的产品,他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某成分不好渗入皮肤,但是对其进行修饰添加某些基团后,改变其信号传递后,皮肤就可以更好利用它。
02
以为是电话号码,实际是砖瓦钢材
后面还听了一些其他同行或者高校教师的演讲,这次的工程师节收获满满,除了行业相关知识,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收获。
有位生物公司的老板讲他自己的经历,他说自己在创业之前是警察学院的教授,一开始没下定决心创业,被自己的导师逼着下海,以前是教授姿态,现在就苦哈哈,尽管辛苦,但很开心,因为他觉得以前从事的是一份职业,现在是在开创事业,想到自己也是从事的一份职业,而事业于我还有很长的距离。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怎么重视相当多知识的积累,我认为不需要背诵一本通讯录,只要知道怎么去通讯录里找到需要的电话号码就可以了。潜意识里我把很多知识类比为通讯录,事实上并非如此,它们其实是一座建筑的砖瓦钢材,我应该今天集一些,明天攒一点,有一天把它们连起来,或许就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下子解决了某个难题。
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讲话时言之有物、旁征博引,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优秀,谁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当中,一点点地变得更渊博、有见地。
人的大脑其实很懒,我把很多知识看作通讯录,就是在偷懒,还找了个说服自己借口,这是一个新发现,希望与君共勉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