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根据征求意见稿,同时满足全日制大专学历等三个条件,即可入户广州。
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常住人口1873.41万人,广州20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当前,全世界有户籍制度的国家有三个:中国、朝鲜、非洲的贝宁。
人口负增长,广州欢迎您
近日,《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拟进一步放宽28岁以下青年入户广州的条件。
《办法》实施范围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七个行政区。而天河、越秀、海珠、荔湾不支持。

《办法》显示,申报人员在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后,即可在广州上述七个城区直接入户:
一是拥有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无学士学位),或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或技师学院全日制预备技师班、全日制高级工班毕业人员;
二是申报时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
三是申报时须在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区域内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
同时,在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内就业或创业,且同时符合入户条件的人员,可将户籍迁入广州市,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亦将被准许随本人同时入户广州。该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拟实行三年,从2023年7月21日至8月19日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在此之前,广州已经是一线城市中落户门槛最为宽松的城市。
根据2022年7月印发的最新版《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取消了全日制本科生、中级职称人员等入户的社保参保年限限制,在广州市有参保记录即可落户。同时明确,广州市在职人才入户采取“移动端申报+全流程网办”的形式,审核时间进一步压缩至15个工作日。这也意味着,在有参保记录的前提下,只需要15天,应届毕业生便可成为新广州人。
如今,在这一基础上,广州市7个外围城区更是将入户学历门槛降至大专学历,有望进一步增加对年轻人入户的吸引力。
“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广州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城市间的竞争也是如此。”此前多次向广州提议放宽人才落户政策的专家表示,此次广州放宽落户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才聚集。同时,打开广州7个外围城区的落户恰逢其时。广州外围城区近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区域招商引资、新创企业不断,也给年轻人带来了就业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相比2021年末减少7.65万人,下降0.41%,其他一线城市同样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另据城市进化论,此前深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而2021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8.16万人,一年时间减少1.98万人。
此外,2022年,上海人口减少13.54万人,北京人口减少4.3万人。这也意味着,四座一线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均出现负增长,合计减少超约27.5万人。
而深圳、广州的负增长,似乎有更多“转折”意味。要知道,六普到七普的十年间,深圳、广州常住人口分别增长713.65万人、597.58万人,是全国增量最高的两座城市。2022年的负增长,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来常住人口首次下降,对广州同样罕见。
不过,今年以来,广州依然对年轻人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年毕业季调研数据报告》显示,“00后”毕业生首选工作城市中,广州排名最高,占15.0%。
户籍很简单,利益不简单
全世界有户籍制度的国家有三个:中国,朝鲜,非洲的贝宁,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实行居住和迁徙自由。
我国之所以采用户籍制度,是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的。

京沪户籍管理制度的调整,直接会影响到外地人口和户籍人口的相对比重和利益关系,这两座城市的不同地位,也决定了其户籍改革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过去几年中,各地均在放开落户限制,北京和上海两座超大城市似乎总是“旁观者”。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阻力,就是小部分人利益对抗大部分人利益,并且捆绑在户籍制度的利益明显分配不公平。

户籍登记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如殷墟甲骨卜辞“辛巳卜,贞,登帚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登人三千呼战”等等皆是。《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当时已有了人头统计。这可以视为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
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成熟,户籍登记制度也日趋完善,周知民数已成为立国之本。
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
隋唐时期实行“输籍定样”制,规定:民始生为黄,4至15岁为小,男子16至20岁为中,21至59岁为丁,60岁为老。唐玄宗时改18至22岁为中,23岁为丁。国家每年一造计帐,3年一造户籍。户籍簿一式三份,一份留县,一份送州,一份送户部。
明朝,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下诏,户部籍天下户口,并置户贴。
民国时期先后出台了《户籍法》(1931年)和《户口普查法》(1947年),推行国民身份证制度(1946年),建立了各级户政机构。

当然,户籍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践形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东亚地区,如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户籍制度通常与家庭观念紧密结合,强调家庭在人口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而在西方社会,户籍制度通常与个人自由、隐私保护等价值观念相关联。
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管理人口的制度。它的实施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就开始出现,直到今天,这一制度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尽管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管理和调节人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迁移、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因此也有不少人呼吁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
钡六整理编辑
关注商会发展 分享商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