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中华文化】之先秦文学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26 02:18:08     25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学语说”,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阅读。)

中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发展源于中国古代史官文化的发达,在周代的文化教育体系之中,历史占着相当大的比重。从《尚书》《春秋》到《左传》《国语》,再到《战国策》,历史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在逐渐加强,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优良传统。


《春秋》


“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春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它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它是纲目式的记载,文句极简短,几乎没有描写的成分。

《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这部原来由鲁国史官所编《春秋》,相传经过孔子整理、修订,他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史学家从中领悟到修史应该有严格而明确的倾向性,文学家往往体会了遣词造句力求简洁而义蕴深刻。当然,刻意求深,也难免造成文意晦涩的弊病。

END

本解读摘录自清铧书院

《学语说智能平板》

原文+译文+注释+背诵

+作品概况+作者信息

全方位学习阅读无障碍


看更多有价值的阅读,点击在看,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