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党史博览】他在天安门广场执行了26年升旗任务!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22 20:39:46     32

40年前

1983年1月1日

国旗班第一次在天安门

正式执行升旗任务

从这一天起

升国旗有了规范化的仪式

神圣的“祖国第一旗”

是如何升起的呢?

庄严而又隆重的升旗仪式

在几十年前

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由一个人完成的升旗仪式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

第一面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的伴奏下

徐徐升起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场升旗仪式

由于开国大典采用的是电动升旗装置

加之当时又没有专门的升旗手

负责旗杆电机养护的陈红年

就受命肩负起升降旗的重任

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都是由陈红年一个人完成的

1951年国庆节前

由于工作调整

陈红年将这份神圣而又特殊的工作

交给了他的同事胡其俊

没人会想到

从1951年国庆节到1977年底

作为天安门广场唯一的升旗手

胡其俊一干就是26年

26年里

胡其俊升起的国旗

见证了太多的共和国记忆

这里既有国庆典礼的万众欢腾

也有举国哀悼的伟人陨落

这是如今国旗护卫队

在天安门广场

执行下半旗仪式的场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

“下半旗时,

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

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

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

事实上

这一写进《国旗法》的下半旗过程

最初正是源于胡其俊的创造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胡其俊接到下半旗的通知

由于之前并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任务

胡其俊左思右想

决定先将国旗升至旗杆顶端

然后按动电钮将国旗往下降

当国旗顶端降到旗杆约三分之一处时

再次按下电钮 停住国旗

从那以后

除了升降旗

下半旗的任务

同样要由胡其俊一人独自完成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悲痛的一年

周恩来、朱德、毛泽东

三位新中国缔造者

相继离世

天安门广场表示全国哀悼的下半旗

成为那一年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沉痛印记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胡其俊最后一次执行下半旗任务

第二年年底

当时的北京供电局

将天安门广场

升降旗、下半旗的任务

全部交给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

北京卫戍区警卫第1师

然而

即便改由部队执行升降旗任务

只有两名战士参加的升旗全程

却仍然难以称得上是一种仪式

直到几年后

“国旗班”出现了

“国旗班”诞生

1982年

中共中央决定重新组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随后

北京卫戍区原警卫第2师

改编为武警北京总队

这一年年底

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

奉命进驻天安门

接管了天安门广场的勤务工作

从1983年开始

为了让升降旗时间

更加准确、固定

班长董立敢和副班长高福新

经常利用休息时间

到北京天文台查阅

日出、日落时间

最后编写出一套

全年国旗升降时刻表

经过五班战士们的不断努力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变得更具象征意义

每天观看升旗仪式的群众络绎不绝

五班也由此得到一个亲切的称呼

——“国旗班”

国旗护卫队成立

1991年4月

一份关于

改进天安门广场升降旗仪式的文件

经由国务院审批通过

与原来相比

改进后的升降旗人数

由3人增加到了36人

每逢重大节日升旗时

由60人组成的军乐队

会跟在国旗护卫队身后

在行进中演奏乐曲《歌唱祖国》

升旗时则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1990年6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正式颁布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由此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1992年12月25日

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

由36人组成的护旗方队

一直沿用到了2017年底

2018年1月1日

武警国旗护卫队转隶

解放军仪仗大队

在新的历史时期

“国旗卫士”始终以最高标准

履行着国家使命

让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

永远飘扬在神州大地

责编:邱继伟 | 美编:赵楷萱

初审:陈先兵 | 二审:姚红 | 终审:周子善

来源:CCTV国家记忆


ZHBIT马克思主义学院收稿邮箱:zhbit_szb@126.com,投稿请说明为微信公众号投稿,并留下个人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欢迎投稿!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声明》

本公众号转载文章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欢迎朋友们投稿或推荐文章。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