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英文】逢句必短無恥;長句長得有理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22 05:19:42     33

                                                                                                  


人与人之间的争吵,一旦涉及了长短,往往便激发矛盾。譬如夫妻吵架,男的骂女的“长舌妇”,女的还他一句“短命种”,冲突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你不明白,为什麽从幼稚园到小学到中学,英语老师总是不停要你“用短句子”,难道他不知道这会挑起矛盾冲突吗?虽然有解释说,短句子生动、有力、易懂,可是硬要人用短句子显然违反人性,为人师表,怎麽能做这种践踏人性的无耻勾当?

图源:freepik

不错,人性中总是有一种冲动要用长句子,这才显得自己不同凡响,卓尔不群。就看看以下一个广告式语句,来自某名牌锅具(姑隐其名,以StarBrand〔星牌〕称之),这才够厉害嘛:

Here’s StarBrand’s ultimate hard anodized nonstick expert interior thermos-spot heat indicator anti-warp base dishwasher safe 12-piece cookware set.”(此乃“星牌”顶级超硬阳极处理不沾材质专业式内置热能感应点防扭曲锅底洗碗机可洗十二件套装锅具。)

别以为这是所谓的“火星文”,这是真实出现在地球上的文字,引录自(略有修改)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写作风格的意识》(The Sense of Style)。

平克跟你的幼稚园和中小学老师一样,不贊同使用这样的句子,因为太难懂了。不过,平克并不反对所有的长句子。事实上,在同一本书同一章他引录了另一个惊人地长达约四百字的句子而大加赞赏!

就像今天很多人写文章必做的,平克引用这个句子前做了“利申”(利益冲突可能性申报)。原来这段引文来自他的太太──哲学家暨小说家丽蓓嘉.葛德斯坦(Rebecca Goldstein),是一部小说裡一位事业爱情两得意的教授在一个寒冷的星夜对活在此刻发出惊歎:

…to live one’s life in a way commensurate with the privilege of being a part of and conscious of the whole reeling glorious infinite sweep…(……活出自己的生命──以那麽一种方式,能不愧面对那种殊荣,那就是处身于并察觉到那一整个光荣无比其大无垠的宇宙……)

以上只是那个长句的一小部分,已足以看出这是怎样打造出来的一个句子(中文翻译顺着原文的结构直译)。

虽然平克已经做了“利申”,但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平克是不是害怕老婆骂他“短命种”,不得已硬说这是好句子?

平克毕竟是知名心理语言学家,他还是讲道理的。他指出,这个好的长句,跟上面“星牌”那个坏的长句,结构是不一样的。他强调,主要的原则就是,句子好不好懂不在于长短,而是要看它的结构。他还说,好的作者经常用很长的句子,重要的是,句子结构要让读者能按部就班逐步把内容吸收。

举例说,以上那个对人生发出惊歎的句子,结构上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活出自己的生命),然后一步一步再形容、补充(活着是用什麽方式……面对什麽……处身及察觉什麽)。“星牌”那个句子恰好相反,它前面一大堆形容,不晓得形容的是什麽,最后才把最重要的信息(锅具)说出来。

从心理学来说,前面一大堆形容,人家脑子裡根本不能有具体的想像。譬如:“Samson is an exceptionally big, fat, heavy but surprisingly, altogether unbelievably agile … (山姆生是罕有地又大又胖又重却又出奇地、完全不可置信地灵活的一个……),最后说出所形容的是:“…ballet dancer”(芭蕾舞蹈员),但人家一路听来可能以为是:“… monkey”(猴子)。换一种说法就没有这个弊端了:“Samson as a ballet dancer is exceptionally big, fat, heavy but surprisingly, altogether unbelievably agile.”(山姆生作为一个芭蕾舞蹈员……) 。

不过,从这个例子可见,前面那种所谓有弊端的说法有时是故意的,造成一种悬念,就像小说和戏剧在情节安排上故意造成悬疑。由此可以想到,“星牌”那个例子也可能是故意的,这样才发挥广告的效果,令人一看难忘。

最后,以下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句子的结构已经按照平克的建议来安排了,一句话的意思或用意,有时还是很难看得透的。

〈猩猩狒狒皆不是〉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宴会中跟一位会计师相邻而坐,说服了她玩一个游戏:他和她轮流问对方一个智力测验题,每次他没答对要付她一百块钱,她没答对则只要付他十块钱。

他先问第一个问题:“猜一种工具:它在你年幼时多是三个一起用,青少年时多是两个一起用,长大成人后就多是四个一起用了。”*会计师一脸茫然,付了十块钱。

“那是轮子!”教授说:“小孩骑三轮脚踏车,青少年骑两轮脚踏车,成年人驾驶汽车。”

然后她问:“猜一种动物:牠爬坡用三条腿,走平路用两条腿,下坡用四条腿。”**

教授疯了似的试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猴子(monkey)?猿(ape)?长臂猿(gibbon)?大猩猩(gorilla)?黑猩猩(chimpanzee)?红猩猩(orangutan)?狒狒(baboon)?大狒狒(mandril)?猕猴(macaque)?……”说了一百个没有一个是对的。他付她一百块钱,问道:“答案是什麽?”

她一言不发,给了他十块钱。

(*比较:“猜一种你年幼时多是三个一起用,青少年时多是两个一起用,长大成人后多是四个一起用的工具。”

(**比较:“猜一种爬坡用三条腿,走平路用两条腿,下坡用四条腿的动物。”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