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ixabay
No,不,你不明白,幼稚园老师教你说“yes”(是),强调不管老师叫你做什麽你都要说“yes” ;可是老师没有以身作则,总是在说“no”(不):“No, don’t do this” / “No, don’t do that”(不,不要做这/不,不要做那)。于是你幼小的心灵开始意识到成人世界的虚伪。
长大后,你终于明白了,英语的“no”,真是个厉害角色:它摆弄权力,自我中心,阴险奸诈,不一而足。
先说摆弄权力, “no”表示不许、不要(像上面幼稚园老师的句子);而且,一个“no”,就可以把任何句子完全否定。这一点,尽人皆知,不必多说。
至于“自我中心”,这是说,“no”总是跟自己要说的话配合,而不是跟人家的话配合。比方说,人家一个否定式问句:“You are not an artist, are you?”(你不是艺术家,对吧?),在中文裡,你回答“是/不是”,是跟人家的问句配合:“是的,我不是艺术家”(“是的”就是同意别人所说的“不是”);可是英语却说:“No, I am not an artist”(直译为:不,我不是艺术家),跟自己后面所说的话配合。不过,这一点很多教华人学英语的老师都会像幼稚园老师一样强调,我们也不必多说了。
倒是“阴险奸诈”这一点谈的人不多,不妨多说几句。首先,“no”跟“yes”明显不同:我们上次谈“yes”时说过,“yes”通常只出现在句子开头,而且跟句子的其他词语完全没有互动;“no”也很多时出现在句子开头(像上面“No, I am not an artist”),但它也常出现在句子中间,而且跟主要词类像名词、形容词和动词都有互动。
先看跟名词的互动,最典型的是:“There is no artist here”(这裡没有艺术家),“no”用在“艺术家”这个名词前面,它前面有“there is”(有),很明显,这是有或没有的问题,因此这个“no”相当于中文的“没有”,而不是“不是”。但有时前面没有“there is”一类字眼,“no”仍然可以直接用在名词前面,如:“He is no artist”;这种说法比较少见,较常见的是:“He is not an artist”。注意,这两种说法可能暗藏差异!后面一种说法是中性的,没有褒贬意味,说“他不是艺术家”,可能是表明他另有身分,譬如是医生或律师。前一种说法“no artist”可不一样,这裡的“no”像刚才指出的带有“没有”之意,可能暗示他没有艺术家的才能,称不上一个艺术家。阴险恶毒吧?
另外,“no”也可以直接用在形容词前面,例如:“His paintings are no good”(他的画没什麽好的);更常见是用于比较级形容词:“His paintings are no better than yours”(他的画没有比你的更好;“better”〔更好〕是 “good”〔好〕的比较级)。这裡涉及“有/没有”或“有多少”的问题,其实都跟“有”相关。
最后,“no”也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面,但限于“-ing”形式的动词(这可说是“名词化的”动词,代表某种动作),最常见的像:“No smoking”(不准吸烟)。这个例句跟“Don’t smoke” (Do not smoke)在意义上基本一样,但语气也许更重;因为这裡的“no”也带有“有/没有”的意思,就是说:“不能有任何吸烟的动作”。不可不慎啊,更重的话可能表示更严重的后果!
虽然“no”在用法上如此阴险,但近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Say no to …”(对……说不),例如;“Say no to discrimination”(对歧视说不),听起来义正辞严,大义凛然。这种说法听多了,就可能对“no”的阴险性减低了戒心,能不慎哉?
不过,防不胜防,人家说“no”,有时还是免不了挫伤你的心。而人生最大的挫伤,也许就是你爱的人对你说“no”了。聊堪告慰的是,以下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说“no”,有时还不是最坏的!
爱神和命运之神要来一番较量,看谁能令人更悲惨。这时他们看见一个王子,命运之神马上对他下咒语,让他每年只能说一个字;不过如果他一年裡不说一个字,可以累积起来日后再说。
不久之后王子碰上一个美丽的公主,爱神让他深深堕入爱河。他很想请求公主嫁给他,但觉得一开口便这麽说未免太唐突,于是他决意等待十年,用十个字完整字表明心迹。
十年过去,他赶忙走到公主面前说:“宝贝,我爱你!嫁给我,好吗?”(My darling, I love you! Will you please marry me?)
爱神的诡计是要公主说不,可是命运之神技高一筹:公主的回应可不是“不”,而是──“你说什麽?”(Pardon?)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