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消息显示,2023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将于2023年8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部主办,届时将展示十大“机器人+”重点领域应用,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推动机器人应用的创新实践。展区由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物流机器人等部分组成。大会邀请了全球机器人领域著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集中展示世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提供国际性产业交流平台。世界机器人博览会自2015年至今共举办七届,已成为机器人领域新品发布、技术研究、国际合作、投资融资、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风向标活动。传统机器人分为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是千亿规模成熟赛道,近些年全球增速约为10%至20%。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适龄劳动人口的数量不断下降,“机器换人”进程持续加速,人形机器人是最佳形态载体。人形机器人是新兴赛道,当前参与者多为科技、互联网企业,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和成本较高,发展多年仍未落地量产,产业尚处于早期。其中人形机器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特斯拉的擎天柱。2021年8月特斯拉首次公开擎天柱机器人计划;2022年9月人工智能日发布并展示初代擎天柱;2023年5月特斯拉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全新型号,该款人形机器人结合了特斯拉的AI技术,搭载了极强算力的DOJO D1超级计算机芯片,算力高达9000万亿次,不仅会模仿人类动作,还可以完成物品分类、抓力控制等更复杂的任务。截至目前,擎天柱的研发也还不是很成熟,马斯克表示其远景目标是让机器人服务于工厂和家庭,在机器人设计原则上,马斯克强调高可靠性和低成本,认为机器人最终的价格会是两万美元以内,初期产量可能达到数百万台,未来会是百亿台级别。从目前的情况看,特斯拉机器人进展明显快于当初电动车发展,原因或在于特斯拉彼时公司刚刚成立,资金、管理还不到位等,而人形机器人可基于电动车已有的研发团队、管理团队,甚至是电车的产业链、算法可复刻到机器人,因此进展更快。马斯克预计擎天柱将在24年实现量产,26年实现商用。open AI投资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1X,特斯拉建立X.AI研发gpt,谷歌研发PaLM-E平台为多模态语言模型和机器人搭建桥梁,全球进入新一轮科技涌现期,AI、人形机器人等新科技进入发展加速期。国内科技公司也不甘落后,人形机器人研发领域也在持续发力,小米、傅里叶、优必选等国产品牌在自主研发领域下屡屡突破。同时政策面,国内一线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链的研发和应用。2023年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利好机器人相关产业链。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6月28日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根据Stratistics Market Research Consulting的数据,202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估计为5.6亿美元,而到2027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41亿美元,CAGR达58.5%。其中,2027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23亿美元,CAGR达56.4%。AI赋能加上产业协同,2023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进程明显加快,2023世界机器人博览会预期将会异常精彩。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产业技术的关键性进展,叠加各类行业性事件持续催化,板块已经再次掀起炒作热潮,机器人作为重大主题,拥有广阔的上涨空间,预期具备较好持续性,国内产业链上相关上市公司也将迎来的主升波段机会。编辑整理由启富投资顾问:钟泽民;执业证书编号:A1130622050001风险提示:本公众号内容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读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文章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及雇员对读者使用文章及其内容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及经济之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