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GSMA为指导单位,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德勤联合主办,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明日城市·中国区协办的“数字城市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5馆上海会议厅顺利举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GSMA CMO Lara Dewar,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莹,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基础设施处处长潘焱,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任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张英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积极推进以“网络为基础、数据为核心、算力为关键、安全为底线”的数字基础新设施建设,为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保障。
第一,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厚植城市数字底座。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覆盖。建设“算力网”,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推动市域算力资源高效调度;部署“感知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完善“区块链”,建设“一主多辅”的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编制“城市码”,利用时空地址为代表的实体信息唯一编码各类业务系统中城市实体。
第二,完善数据资源体系,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完善大数据资源平台功能,全面推行市、区两级异议核实与处理。推动《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落地实施,完善分类分级指南,实施大数据普惠金融、交通航运等一批标杆应用示范。提升国家级数据交易所能级,完善交易规则。
第三,强化战略牵引,完善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以场景牵引产业和科技创新,聚焦元宇宙、web 3.0、数字孪生等前沿数字技术应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建设创新生态HUB,建设转型赋能的“一站式”枢纽,打造城市数字化十大场景IP。
GSMA CMO Lara Dewar探讨了5G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智能城市和数字化转型。
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莹也为大家分享了城市的数字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市经信委基础设施管理处处长潘焱提出要构建数创新设施,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并从国家战略、上海政策、“新设施”服务智能制造、未来工作考虑四个角度阐述了上海新设施如何赋能智能制造。
潘处指出,十四五以来,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基础新设施的建设,上海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新设施”也能服务智能制造,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工信部凝练总结了16个环节和4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并且根据这些要素,面向上海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助力满足制造企业OT和IT深度融合的转型升级需要。
“信息基础新设施”是平台、是桥梁,希望通过智能制造“信息基础新设施”的建设工作,让运营商、供应商用工业企业能听的懂的语言,推出更多简单实用的产品,形成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希望更多的企业积极通过上海智能制造信息基础新设施公共服务平台(http://c3mep-sh.com/)分享实用的方案,助力上海智能制造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上,还有来自三大运营商高层领导分享数字新基建建设相关话题,垣信,东软,联想,德勤等企业代表分享了数字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应用成果。在数字赋能行业发展圆桌论坛上,上海新兴研究院的院长任吉,和来自中山医院,园区促进会,上海方略教育,大汉三通各行业嘉宾们,针对数字如何赋能医疗,园区建设,教育,金融等不同行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了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融合创新潜能。本次论坛汇集数字经济产业链相关平台企业,发挥中国市场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共创数字城市发展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