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这句话,为何激怒了周恩来?
周恩来与邓颖超伉俪情深、相濡以沫,是众人皆知的佳话。但你能想象吗,邓颖超不经意的一句话曾激怒了周恩来……
故事发生在中国准备进行第一次氢弹爆炸试验时。据周恩来卫士乔金旺回忆,当时,由于风向变化问题,周恩来迟迟没有批准引爆,近20个小时一直在连续工作。
邓颖超非常心疼,就向正在值班的乔金旺询问情况。
乔金旺压低声音回答说:“听说风向不对,试验难以进行。”
于是,邓颖超转身走到总理办公室,对正在工作的周恩来说:“恩来呀,听说什么风向不对,你先休息吧,风向总有对的时候嘛!”
邓颖超不经意的一句话,却一下激怒了周恩来。他抬起头,严厉地责问邓颖超:“什么风向不对?你听谁说的?”
邓颖超没想到周恩来会向她发火,只好照实回答:“刚才老乔说的。”
“你把老乔喊来。”周恩来仍然一脸严肃。
周恩来严肃地对乔金旺说:“老乔啊,我是中央常委,小超大姐是中央委员,她是做妇女工作的,搞‘两弹一星’和她没关系。所以,这件事我没有对她说,我带回来的文件她也不能看,也不能问,这是纪律问题,也是执行制度的问题。”
乔金旺知道自己错了,向周恩来作了深刻检讨。
原来,周恩来对西花厅的工作人员有严格的保密要求: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自己知道的谁问了也不许说。
其实,周恩来对各项制度从不含糊,并且都坚决维护执行。他这样要求别人,更这样要求自己——
红军长征时,周恩来身兼数职极度繁忙。尽管如此,他仍严格要求自己参加组织生活。
一次,周恩来问为什么很久不开党小组会议。他所在党小组的组长魏国禄回答说,小组会开过了,看首长忙,就没通知。
没想到,周恩来用平时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道:“那怎么能行?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
红军到达陕北时,周恩来问:“小组长,这个月党费我还没交吧?”
魏国禄说,已经代他交过了,首长集中精力忙大事,我们代交还不是一样的。
周恩来再次严肃地说:“党费怎么可以让别人代交呢?国家大事重要,交党费也重要,因为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大国总理,周总理并没有“不拘小节”,而是时时处处带头守纪律、讲规矩,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革命传统的体现。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纪律和规矩,就注定是一盘散沙。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规矩意识,明确提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
踏上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人依旧“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这是驾驭复杂局面、披荆斩棘走向新胜利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
北伐战争中为何唯独这支部队被称为“铁军”?
上世纪20年代,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以致民不聊生。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威震全国。
尽管参与北伐的部队众多,且战功赫赫,但唯独叶挺所在部队被誉为“铁军”,这是为何?
将历史的时针回拨到1925年,那一年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周恩来等人决定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队伍。当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成立,后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由叶挺担任团长,全团2000余人。
叶挺独立团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团长和营长都是共产党员,大部分一级干部也由党员和团员担任,团内从上到下建立了党的组织。中共叶挺独立团支部还下辖6个党小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军队中设立的首个基层党组织。
为了建设一支革命军队,从1925年11月到1926年5月,在肇庆驻军期间,部队初步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开展政治教育。叶挺以苏联红军的模式要求部队,并积极开展“反贪污、反打骂、反报假”的“三反”运动,将建团初期的军阀习气一扫而光。经过教育,独立团的士兵逐渐认清并接受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思想,革命热情更为高涨。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先期开赴湖南前线。短短半年时间内,独立团转战湘、鄂、赣三省,行军数千里并连战连捷,其中有四场战役对促进北伐战争胜利起关键性作用。在北伐战争期间,独立团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和配合。
1927年1月,武汉粤侨联欢社同仁委托汉阳兵工厂制造了一块正面镌刻“铁军”二字的铁盾牌,赠送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奉命代表第四军接过这块铁盾牌。从此,叶挺所在部队“铁军”的称号声名远扬。
如今回望历史,不难理解为何叶挺所在部队战斗力超群、屡建奇功,赢得“铁军”美誉。对此,朱德曾总结称,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叶挺独立团中有中共的组织,二是军队有政治训练,三是广大的农民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这其中,党的领导对当时独立团士兵的革命理想培养和风气转变功不可没,也进一步佐证了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
北伐战争结束后,叶挺独立团经改编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培养的军队人才为后续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时至今日,“铁军”精神仍在人民军队中代代相传。
我们每天都花的钱,为何叫人民币?
现在最流行的金融话题是什么?“数字人民币”肯定是其中之一。诞生70多年之后,人民币如今迎来全新的形态。不过,你是否知道:我们天天花的钱,为什么叫人民币?
这个话题要从70多年前说起。1947年,解放战争推进迅速,分散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但是,由于各大解放区货币不统一,货币比价不固定,严重影响生产流通和商民经济交往,建立中央银行、统一货币迫在眉睫。
中央银行和货币该叫什么名字为好?有人提议,中央银行由解放区相关银行合并组成,应该叫“联合银行”或者“解放银行”,也有人主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妨叫“人民银行”,货币就称“人民币”。
时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接受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建议。他说,共产党办中央银行,是人民所需求的,是为人民而办,用“人民”二字可以表明它的性质,使它与国民党办的银行区别开来。
最终经过中共中央的讨论和决定,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南汉宸任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同一天,第一套人民币也随之诞生。
不过,在统一称为“人民币”之前,也曾有“新币”“人民钞”“人民券”等名称。为了宣传人民币,南汉宸亲自组织工作人员编了一首名为《大家爱护人民币》的快板:
“诸位同胞和姐妹,听我谈谈人民币;从前咱们解放区,花的票子种类齐……三个银行合并了,统一发行新货币;十二月一日开始花,名称就叫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这个名字,董必武曾说,“这个名字很好,说明了我们银行、我们货币的性质。既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个地区的、部门的,而必定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嘛!”
诞生70多年来,“是人民所需,为人民所办”的人民币,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而以“人民”命名货币,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从权力机关到服务行业,以“人民”来命名几乎成了标配。人民政府、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邮电、人民铁道、人民医院……把人民写进名字,把人民装在心里,成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时刻铭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漫漫征程、初心不改。2017年10月,在3万多字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超过200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百年沧桑,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人民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这个春节,陈云为什么建议部长们不拜年?
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是万家团圆、热闹喜庆的美好时刻,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春节也是考验作风的重要时点。
1950年2月16日,除夕,正当京城百姓忙着置办年货,准备迎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时,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还在他的办公室开会,召集部分部长研究财经工作,工作气氛十分热烈。
新中国刚刚成立,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很多事情和问题都千头万绪,经济方面的新课题尤其多,哪怕是除夕,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也坚持和部长们一起加班加点。
散会临别时,陈云对大家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建议大家春节不要拜年了,我不给你们拜年,你们也不要给我拜年,互相之间也不要拜了。”
那春节放假该干什么呢?陈云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待在家里,泡上一杯清茶,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想一想,过去这一年干了几件什么事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得不对或不完全对,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很好总结一下。也想一想明年抓几件什么事,怎么干法?”
陈云建议部长们“不拜年”有着极强的时代深意,一方面新中国刚刚建立,财政经济面临很多困难,国民党政府治下有十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亟待整治;另一方面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必须有新气象,要狠抓党风政风,坚决杜绝旧社会、旧政府在春节期间借机浪费、贪污的现象。
其实,在1949年12月30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政务院第十三次政务会议,就讨论通过了关于新年和春节期间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宴客、收送礼物和相互拜年的规定。
如今,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廉不廉更要看“节和年”。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不少就始于逢年过节的“人情往来”“盛情难却”。个别人把春节当成了拉关系的契机,把“年关”当“敛关”,“廉关”在“年关”失守。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每逢年节必对党员干部“耳提面命”,同时也在全社会推动务实节俭文明过节的新风尚。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定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
来源:共产党员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