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这是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
01
本次上海国际碳博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聚焦节能低碳技术、产品与成果展示,搭建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对接、合作、交流的公共平台,推动碳中和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展会为期四天,展览规模达10万平方米,邀请到国内外近600家知名企业参展,重点涵盖能源转型、节能增效、循环经济、实践探索、低碳服务、低碳交通等六大板块,并通过设计碳中和技术图谱,为观众提供参展企业和展示技术快速索引查询的一站式服务。
此外,本次展会的科学论坛还邀请专家学者和各界嘉宾分享交流低碳能源、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变革性技术等内容,旨在推动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全球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指引和创新动力。
同时,本次上海国际碳博会还同时举办“绿色金融论坛”“绿色消费论坛”“长三角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低碳交通论坛”以及其他会议活动。
02
在上海国际碳博会,千余种碳中和技术、产品准备就绪,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类新场景下的新业态和各行业最前沿的低碳应用。
会场中,3台沉浸在液体里的服务器“吸睛力”十足。上海网宿科技的“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通过液体流动与散热器内部表面摩擦,带走大量的热量而起到高效散热作用。据介绍,“浸没式液冷”技术有望让IT行业告别风扇。
网宿科技带来的DLC直接浸没式液冷技术
国家电网展台占据的面积最大,在这里能看到全球目前最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的模型。国家电网有大力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发挥电力系统的“稳定器”“ 调节器 ”“平器”作用,目前拥有抽水蓄能装机容量30.46GW,在建的更是高达47.43GW。
丰宁水电站模型
华谊集团下属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微藻作为生物固碳原料,自主设计出管道式光反应器及浓缩装置,开展室外固碳研究,目前每吨微藻可以固定超过2吨CO2。
化工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也是减排最复杂的行业。巴斯夫站台就带来了通过电力驱动加热,减少蒸汽裂解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全球首座大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示范装置,将于今年投产。
“零碳”是各展台的高频词。罗克韦尔自动化以互动体验形式围绕“零碳制造”展示了净零解决方案,聚焦碳评估、碳减排、碳抵消和碳认证辅导四大方向,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净零规划和端到端的数字化碳追踪服务。
特斯拉首次展出家用太阳能屋顶——Solar Roof,据介绍这款太阳能屋顶完全可以替代家里的屋顶使用,或许有一天,未来房子不再建屋顶,只需要一个太阳能板。
此外,欧莱雅、太平洋保险等企业也都基于其行业特点展示自身的“碳中和之路“,以创新的生产、模式和产品不懈”碳“索。
03
当下,碳中和技术方兴未艾,碳中和产品百舸争流,碳中和企业跃跃欲试,氢能、储能、光伏、风电、碳汇、碳交易、碳信用、碳捕捉……“碳”在改变我们熟悉的一切,从生活方式到产业发展理念,这里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实践者,也都是受益者。
低碳改变,绿色造就未来。上海国际碳博会以海量的技术成果展示,顶尖科学家的思想碰撞,聚焦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和成果的推广宣介,搭建碳中和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对接交流的平台,为参展者提供了一个眺望远方的巨大窗口,促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绘制出了碳中和的壮美图景。
“双碳战略”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双碳”事业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久久为功。以首届碳博会为起点,让我们广泛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低碳发展与合作树立标杆,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之路。
END
节碳知事.视频号
洞见低碳企业,寻找靠谱商机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