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党史博览】包家寨会议与三路游击区的建立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6-08 13:14:09     59



包家寨会议与三路游击区的建立

01

包家寨会议召开前的陕甘边革命形势

1933年6月,杜衡强令红二团南下,在敌军重兵“围剿”下,因孤军作战,在陕西省蓝田县的张家坪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给陕甘边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7月下旬,共产党人王泰吉领导的耀县起义遭强敌镇压而失败。8月初,王泰吉率起义余部百余人退入照金根据地,但照金根据地已处在敌重兵围攻之下,红军主力已丧失。因杜衡(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等人被捕叛变,中共陕西省委遭敌人破坏,陕甘一些党的基层地下组织也受到很大损失。与陕甘边照金根据地相连的渭北革命根据地在强敌的进攻下也严重受挫。10月间,敌人向照金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游击队被迫退出根据地的中心——薛家寨,照金苏区失陷后,陕甘边革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从红二团南下失败到照金根据地的陷落,陕甘乃至西北地区的革命连遭挫折,形势不断恶化,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



02

包家寨会议的重大决策

在陕甘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研究解决陕甘边根据地的战略方向和行动方针等重大问题,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甘肃合水包家寨召开党政军干部联席会议。

△ 包家寨会议旧址

会议总结了陕甘边根据地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影响,讨论了部队的改编、根据地的建设以及今后的行动方针等重大问题,并做出了三项重大决定:一是撤销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先建立第四十二师;二是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红二十六军的军事后方;三是大力开发游击区,分别建立三个游击区,成立三路游击总指挥部。第一路游击区以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为中心,成立第一路游击总指挥部;第二游击区以甘肃庆阳南梁为中心,成立第二路游击总指挥部;第三游击区以耀县照金为中心,成立第三路游击总指挥部。三路游击总指挥部建立后,由红二十六军南北策应,逐步把陇东、关中和陕北苏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03
包家寨会议的历史意义
1933年11月3日至5日召开的包家寨会议与同年8月14日召开的陈家坡会议都是在中共陕西省委遭到严重破坏,陕甘边特委失去上级领导后独立自主召开的。这两次会议所做出的决定,解决了陕甘边革命斗争中根据地建设问题、战略发展问题、红军的组建以及游击队的组织领导等问题,经过历史实践的检验,不仅都是正确的,而且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 陈家坡会议旧址

其一,陈家坡和包家寨会议充分认识到建设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明确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能离开桥山,特别是包家寨会议确定在南梁建立红二十六军后方基地,开辟南梁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的中心区域。
其二,统一军事指挥,不打大仗打小仗,集小胜为大胜,这正是坚持游击战的重要战略思想。包家寨会议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新建四十二师,既表明经过挫折西北红军依然存在,又为以后的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的事实很快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四十二师由原来的一个团发展到了三个团。
其三,包家寨会议关于开发和建立三路游击区的决策,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建设史上具有独创性的意义,朱德总司令曾经给予“狡兔三窟”的高度评价。后来的发展事实也充分证明,如果没有三路游击区的建立,也就很难顺利扩大发展为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也就不能成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与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其四,这两次会议在一定意义上反证了摆脱“左”倾错误领导干扰的重要性。陕甘边特委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只能面对实际,自己解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最了解实际,最清楚在陕甘边应该怎样开展游击战、怎样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所以,一切决策都是符合实情也深得民意的,必然能够得到根据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同时,也标志着陕甘边党和红军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04

第三路游击区的开辟

包家寨会议结束后不久,陕甘边红军第三路游击队即在原照金几个游击队和平子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并成立了指挥部,王安民任指挥,张仲良任政委。接着,第三路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在红二十六军主力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动群众,壮大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这一时期,在三路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指挥部的领导下,金理科在淳化、耀县,杜宛、李尚勤在正宁、旬邑、彬县,黄子文在中部、宜君、富县、甘泉、宁县等县,团结当地革命积极分子,宣传群众,组织农民协会、赤卫军,建立青年、妇女组织和区、乡革命政权、党的组织,发展革命武装。同时,周围地区一些不堪忍受豪绅地主压迫剥削的农民群众,揭竿而起,造豪绅地主的反,参加了游击队。在敌军和保安团队中,一些不满现状的士兵和下级军官组织哗变,弃暗投明,加入了革命队伍。到1934年秋,耀县、淳化、旬邑、正宁、宁县、富县、甘泉等县先后组建了十几支游击队,打击歼灭了众多敌人,拔掉了南邑、直罗、麻子掌、小石崖等地的民团据点,恢复了照金根据地,为建立陕甘边南区革命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源:黄土情联谊会

榆林党史

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官方微信公众平

长按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