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经典】松本清张的创作秘诀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5-26 15:57:16     39

读完全文,预计需要5分钟。


松本清张的创作秘诀

易坤|编译
松本清张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日本推理小说家。读了他的小说,人们不禁为作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缜密的逻辑推理,巧妙的艺术构思所吸引。难怪日本小说界把他称为“神奇的推理小说家”,“逻辑力量的代表”。
为了探求作家成功的“秘诀”,有些读者还向他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创作问题。
有人问:“您是怎样把那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素材,变成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的?”
“在动笔写作以前,您都做了哪些准备?”
作家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启发式创作笔记来回答这些问题。
何谓启发式创作笔记?
他解释道:“我认为,把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件,真实地记录下来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又使我不可能详尽地了解那些事件。所以,一旦动手写作,往往因材料不足而难于下笔。这使我突然想到,如果预先把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或从书报上读到的某些真实材料,连同这些材料带给我的各种启示、联想,不加修饰地一起写进笔记——虽说是粗糙的,但却富有启发性——它对我今后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灵活地表现这些想象力,将是大有裨益的。”的确,在笔者所见的24篇笔记中,被他后来写成小说的就有21篇。由此看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创作是相当成功的。
下面是松本清张的3篇笔记。


外露的皮肤


19658,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里,漂浮着一只装有日本人尸体的箱子。死者系日本商社在当地的工作人员。裸露的尸体无头无手。
当地的报刊马上对这一事件做了详细的报道,可以肯定,即使到了出事地点,也不会在材料上有任何“新发现”了。另一个具有重大嫌疑的日本商社职员在案发后不久便因车祸身亡了。人们推断他是借故自杀。
为什么凶手要砍下被害者的头和双手并把它们隐藏起来呢?
是不是因为凶手考虑到,如果留下死者的头和双手(指纹),破案人员便能很快地判明死者的身份?我觉得,这种看法太一般化了,若把它写进小说是不会吸引读者的。
同年10月我到当地出差。尽管我去了阿姆斯特丹,并踏勘了被害人和嫌疑犯的住所,但还是没能构思出一个较好的小说情节,为此我一直闷闷不乐。
当地的家具制造业是很发达的。家具厂触目皆是。我发现,在给家具上漆的厂房里,到处都有被涂料和油漆污染过的地方,地板上也有。我猛然想到如果家具厂是作案现场,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由于被害人死前穿着衣服和鞋子,因而除了头部和双手之外,其他部位的皮肤是不会沾上油漆的,而露在外面的头和双手最容易直接受到污染,污染物粘在皮肤上又不易脱落。凶手为了不让警方发现作案现场,于是便将被害人的头和双手砍下,连同剥下的衣服、鞋子一起埋藏起来。想到这些,几乎可把家具厂定为杀人现场了。
对这个案子总算有了较满意的解释,我心里也踏实多了。


脂肪性鱼饵


某凶手为了埋藏被害者尸体,雇人在自家的地界里建造水池。夜间,自己又深挖其池并把尸体埋入。然后,指使人在上面铺了一层混凝土,作为池底。水池砌成了,凶手将金鱼、鲤鱼放入水池饲养。没想到,因为地震,混凝土池底产生裂缝,尸体的脂肪从池底渗出,浮上水面。鱼吃了这种脂肪性饵料,引起鱼鳞及表面粘膜的变化,颜色非常难看。这种症状被养鱼行家称为“脂肪中毒”。
凶手也因此露出马脚。


尸骨还家


1974625日伦敦AP通讯社报道:“3年前去向不明的英国间谍头目,在伦敦西部自家反锁着的房间里被人发现,已成为一堆枯骨。”
68岁的拜莱库林退职前曾在中东担任首席情报官。1971105日晨,他对家人说:‘我出去走走,最迟晚上回来。’谁知,离家后他便失踪了。从此,家里人再也没见过他。”
“显然,拜莱库林的死是他杀。”
看了这篇报道,我立刻产生了以下几点疑问:
如果被杀者是在成为白骨后被人运回来的,那么运尸者是谁?
被杀者是不是在被杀后不久被运回来,在家里成为白骨的?
为什么家人没发现运尸者?
作案人离开房子的时候,是怎样把门从里面锁上的?
家里人难道在3年的时间里都不曾打扫过那个房间吗?
3年前的那个早晨,有谁见过散步中的拜莱库林?
如果他是活着回来的,是否有目击者?
无论他是死了还是活着被运回来的,有谁见过可疑的迹象?
警方在他失踪后的3年里,是怎样搜查的?他的白骨被发现后,又是怎样搜查的?
搜查活动未加报道,我想大概是因为死者是间谍头目,他的死又与其身份有关,报道起来容易泄密。虽说拜莱库林已经退职,但说不定他还在暗中继续从事间谍活动呢。
如果他是因继续从事间谍活动被杀的,那么杀人团伙(不可能是单人作案)是中东激烈交锋的对立国的间谍呢?还是中东的情报机构?
假如拜莱库林生前是个双重间谍,而且这一点已被英国间谍机构查明,为了不使其把本国的绝密情报泄露给对立国,便决定干掉这个“叛徒”,这个“知情过多的人”——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为了进一步了解此案,我急切地希望那些知道案件详情的人们不吝赐教。

本文原载于《世界博览》杂志1986年第7期

新媒体编辑:Sophie


延伸阅读
松本清张小说:破费过多的亲事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世界博览》2-160俱乐部,和我们一起博览经典,洞察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

 支持《世界博览》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