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华创·每日最强音】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变化:集中度提升,结构分化|商社+机械+电子(20230526)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5-26 11:44:02     43
重点推荐




华创商社
2023/5/25

回归净开店,连锁化率持续提升:由于从事餐饮行业门槛较低,前期投入也远小于酒店等行业,导致行业进出较为容易,供给收缩并不明显。根据番茄资本数据,2020-2022年末全国餐饮门店数量分别为879/863/775万家,同比-12.01%/-1.82%/-10.2%,2023年3月,全行业门店数回升至788万家,相比2022年末净增加13万家,且一季度属于餐饮拓店淡季,全行业在复苏预期下出现连续三年供给收缩后的单季度净开店,叠加餐饮门店是有现金流的行业中经营壁垒最低、最适于夫妻店进入的业态。“找营生”(找现金流)逻辑支撑了小业主开店,而翻牌进入大连锁,可以获得知名度、更好的菜单管理、统一的流量投放,甚至外卖平台更低的扣点支持。

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在21年达到高点,此后一级市场冷却:从餐饮行业投融资历史来看,2015-2016年行业融资数量最多,分别达到307起和265起,2012年后平均单笔融资金额有所增加,2021年单笔融资金额达到最高,为3.53亿元,一级市场资金催熟餐饮连锁。

辣+甜=口味密码,大单品+短菜单=复制准备:随着餐饮供应链更加成熟,出现更多以某个单品为特色的餐饮品牌,走大单品+少sku路线,产品口味成瘾性强,酸鲜辣+甜成为创业密码,核心单品供应链的成熟推动了品类的连锁化(如牛蛙的绿色养殖),且口味容易通过复合调味料统一调配,门店减少备菜步骤和后厨面积。

渠道来看,线下开店更加向商圈集中,通过锁定家庭客/年轻族群控制客单价,线上外卖占比持续提升,但新渠道,比如外卖平台和抖音/小红书网红探店模式也在逐步出现。抖音平台: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直播卖券、达人探店等方式吸引到店,快餐小吃、饮品等品类布局更完善。

今年的连锁化率预判——是小店回潮,还是选择加盟求稳?预计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从Q1的餐饮门店变化来看,连锁企业加速拓店,餐饮全行业新开59万家门店,关闭46万家门店,行业净增长13万家店。

从连锁餐饮/茶饮门店数量变化来看,除了个别品牌,其他大部分体量在千家以上的餐饮店2020至今门店数都是净增加的,且蜜雪冰城、茶百道、沪上阿姨、瑞幸咖啡这四个品牌疫情以来门店增长接近翻倍。根据窄门餐眼小程序统计,今年1月至4月,瑞幸、沪上阿姨、甜啦啦、古茗、蜜雪冰城新开门店都在500家以上,开店持续加速。

此外,部分之前以直营策略拓店的品牌也在22年相继开放加盟,喜茶22年底宣布开放加盟,以加盟形式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海伦司自2022年5月开始孵化“海伦司·越”大排档模式,打造和开发商联营的新模式门店,相比于传统模式,“海伦司·越”模式采用和开发商合作开店的方式,且定位三线及以下市场,资产投入更轻,产品品类更丰富,将成为公司未来扩张的主要思路。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门店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反复,经济下行风险。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商社】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变化:集中度提升,结构分化


华创机械
2023/5/25

以PLC和伺服为抓手打造智造方案核心,塑造国产高端品牌形象。通用领域仍是工业自动化主战场,公司在控制层、驱动执行层重点打造PLC和伺服产品,抓住新兴产业增量机遇、存量市场产业升级机会。2022年,公司小型PLC 产品市场份额已提升至11.9%,跃居国内市场第二、内资品牌第一;伺服产品国内份额已提升至21.5%,继续领跑。PLC和伺服是高端制造及先进制造的核心部件,公司通过打造解决方案塑造国产高端品牌形象。

PLC是智能装备“大脑”,进口替代空间潜力很大。2022年我国PLC市场规模提升至170亿元,其中小型PLC市场仍以西门子等欧日系品牌为主,公司在国内小型PLC领域相对西门子41%市占率仍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中大型PLC主要应用于流程工业,而流程工业的冶金、石化、化工、电力等领域是国家经济命脉。受先入为主及技术能力限制,中大型PLC外资主导,亟需实现自主可控。公司在控制层产品重点提升自主化软硬件把控力,小型PLC“Easy”系列实现核心器件100%国产化,基于CODESYS开放式平台的中型PLC AM600有望成为先期进口替代主力产品。 

通用伺服定位中高端,避开竞争日趋激烈的中低端市场。通用伺服是先进制造的基石,下游行业以电子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光伏等新兴制造业为主,2022年我国通用伺服市场提升至223亿元。本土品牌凭技术积累及供应链优势份额逐渐扩大,正实现对日系品牌的逐步替代。公司在通用伺服领域定位中高端,有效避开了竞争日趋激烈的中低端市场,凭借核心算法优势、高性能与高可靠性、自主光编码器、以及与控制层、传感层、传动件等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国内份额逐年提升至2022年的21.5%,稳居国内第一。

深耕工艺,通过解决方案形成客户强粘性。公司在产品上持续迭代,在应用上深耕工艺,通过提供控制、驱动、执行、传感、传动一整套解决方案,为3C、锂电、光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以及起重、冶金、化工、空压机等传统制造业提供多层次、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通过行业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乘国产核心部件渗透率提升之风,打造高性价比、快需求响应、宽应用领域和多终端适配的解决方案产品,推动国产装备智造升级。

投资建议:考虑到地产复苏不及预期致公司电梯大配套业务订单不及预期,我们小幅下调公司收入及利润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95、385、491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304/3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2、69.2、88.8亿元(2023/2024年前值为54.5/70.2亿元);EPS分别为2.00、2.60、3.34元。我们以与公司工控和电驱电控业务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为依据,选取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工控业务相似)、禾川科技(工控业务相似)、大洋电机(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控业务相似)及中控技术(流程工业业务相关)为可比公司。考虑公司工业自动化及电驱总成业务的国内领先地位,给予公司2023年45倍PE,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制造业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将影响下游需求;工业机器人、流程工业、电梯大配套等领域份额提升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业务受行业景气度及规模效应影响,存在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机械】汇川技术(300124)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二):PLC+伺服打造智造核心,助力产业升级


华创电子
2023/5/25

ChatGPT揭开AI发展大幕,算力芯片迎来黄金发展期。

ChatGPT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国内外巨头纷纷推出生成式AI产品加入大模型竞赛,微软发布Microsoft 365 Copilot,打破了传统办公软件的方式。Meta 相继发布其大语言模型 LLaMA,和针对机器视觉领域的通用图像分割模型 SAM,AI视觉有望飞跃式提升。而国内巨头如百度、华为、阿里、商汤等企业亦于近期纷纷发布AI大模型,AI商业化进程提速,将为更多行业和应用领域赋能,一场席卷全球科技领域的AI变革时代正在悄悄拉开序幕。而随着GPT-4的发布,AI大跨步进入多模态发展时代,所需要处理、训练的数据从单纯的文本数据转为图像、文字、语音、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数据,所需要算力也呈指数级增长。根据OpenAI发布的报告《AI and Compute》,自2012年以来,AI训练应用的算力需求每3-4个月就会翻倍,至今AI算力增长超过了30万倍,算力芯片作为硬件基础,迎来黄金发展期。

GPU领衔追求卓越算力性能,HBM突破存力瓶颈为AI保驾护航。

作为用于加速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任务的专用硬件,AI算力芯片既包括CPU、GPU、FPGA等传统芯片,也包括以TPU、VPU为代表的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的ASIC芯片,GPU擅长并行计算且具有大量核心和高速内存,能够极大缓解计算层面的瓶颈,已经成为了当今主流的AI推理计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约占国内AI芯片市场份额的90%(IDC,2021H1数据),其他非GPU芯片亦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计到 2025 年合计占比将超过 20%。主流算力芯片外,芯片存取能力亦是决定AI运算效果的重要一环,处理器和存储器间鸿沟日益拉大,“内存墙”问题亟待解决。HBM突破了内存容量与带宽瓶颈,被视为新一代DRAM解决方案,成为AI时代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AI浪潮带动算力芯片市场持续扩容,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本土厂商加速成长。

市场空间方面:“云+边+端”应用场景协同发力,共同驱动上游AI芯片行业成长。根据WSTS数据,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726亿美元,CAGR为37%。未来随着“AI+”应用场景的逐步落地,AI芯片需求有望持续提升。竞争格局方面:目前全球AI芯片市场几乎由英伟达等海外大厂垄断,国内陆续涌现出寒武纪、燧原科技、壁仞等优质AI芯片公司,其中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先行者,目前产品可全面覆盖云边端应用场景,其中公司在云端方面推出的思元290/370系列芯片,已成功导入至阿里云等多家头部互联网客户中。英伟达H100和A100型号芯片进口受限,将倒逼高端AI芯片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展望未来,在行业加速发展叠加自主可控需求背景下,国内AI芯片龙头厂商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

AI行业蓬勃发展带动算力芯片需求激增,国际贸易形势变换推动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优质算力/存力芯片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海光信息、寒武纪、龙芯中科、晶晨股份、兆易创新、北京君正、深科技、江波龙等。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形势变换;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代工产能不及预期;行业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电子】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算力芯片需求升温 | 电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总量研究

【华创金工】基于排序学习的行业轮动模型

【华创宏观】寻找产业现代化“排头兵”——高质量投资框架“BBT”之二


月度金股






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