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三淞沪抗战

方学苏
方学苏(1907-1937),原名方建新,字荣隆,号明亮,湖南新化人。早年就读于湖南长江湘江中学,后改名为方学苏。1928年考入湖南军官讲习所,毕业后任军官讲习所学兵队见习官。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11师第21旅第41团中校团附。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一带登陆,企图包抄中国守军的后路。11月1日,方学苏所部奉令从湖南出发,赶赴上海参战。出发前三天,方学苏给其小弟方强写了封家信,全文如下:“满弟:近未得你信,甚念想。身体好。我旅现已编为十一预备师,师长为前旅长。我已调充第一旅第一团少校团副,我连已改编为十一预备师第一旅一团一营一连,连长职交易排长接替。十一月一日即开上海参战,吾素志已达。此去当与敌一争高下,试看倭奴凶焰到几时!吾兄弟或将从此永别,此无丝毫悲虑,为国家民族争生存,真大荣幸!家事弟当负以后完全责任,吾无积蓄,妻儿生活当有累于汝等者,此余恨事耳。到沪后当有信告,吾体近转健,毋为虑。手此,顺叩 安好 兄学苏手启 十月廿八日”。表达了其视死如归、杀敌报国的抗战决心。11月7日方学苏所部抵达金山枫泾后即与侵华日军展开激战。8日当天,由于团长(张伟)身负重伤退下火线,副团方学苏指挥全团作战,战至第三天,全团牺牲惨重,无几生还,方学苏也于10日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0岁。

方学苏全家合影

(尺寸:14*9厘米,来源:方学苏之子——方亚龙捐赠)
此照系方学苏赴上海参战前将怀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方亚龙)送回新化家乡期间所拍的全家福。


1937年方强的家信

(尺寸:19.3*16.3厘米,来源:方学苏之子——方亚龙捐赠)
此系方学苏牺牲后,他最小的弟弟方强于1937年12月15日致其大哥方寅亮的家信。


方学苏军用棉衣、绑带、私章、香烟罐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尺寸:119*114*0.56厘米、477*1*1厘米、1.5*1.5*5厘米、6.5*6.5*8厘米,来源:方学苏之子——方亚龙捐赠)


1937年前锋报刊登
关于纪念方学苏的报道

(尺寸:26.5*19厘米,来源:方学苏之子——方亚龙捐赠)
此系方学苏牺牲后,1937年12月12日 《前锋报》上所刊登的纪念文章《抗战阵亡之方团附》,称赞其“果断刚毅,谋国忠诚”。


吴 范
吴范(1914—1937),安徽歙县白杨人。先后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航空委员会侦察研究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班学习。后授汉口空军第十三队队员。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其在10月25日轰炸侵华日军停泊在吴淞口至崇明岛之间的军舰时被击中,返回至南京时坠落牺牲。

致汉口空军第十三队吴范挽联

(尺寸:488*177*0.3厘米,来源:吴静仪、方少求捐赠)
此系其牺牲后民众为纪念而书的挽联。




胡 建
胡建(1911-1937),原名胡再棠,浙江永康江瑶人。青年时代曾任永康武平中心小学校长、永康中学教员。“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考入浙江省保安处士官教育团,后编入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一七四旅三四八团,任机枪连中尉排长。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在和侵华日军激战中不幸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胡建使用的水盂和相架


(尺寸:11.3*11.3*2.9、13.8*9.3*1.8厘米,来源:胡两初捐赠)
此系胡建生前于浙江永康中学任教时使用过的水盂和相架。




雍济时
雍济时(1901-1937), 陕西华县人。1936年任第三十三师第一九四团上校团长。1937年奉令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同年10月26日在上海大场一线与侵华日军交战中中弹壮烈牺牲。1986年2月1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1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雍济时赠友人的“食之多寿”瓷碗

(尺寸:0.9*0.9*2.5厘米,来源:雍济时之女——雍燕君捐赠)


雍济时私章


(尺寸:10.9*10.9*5.8厘米,来源:雍济时之女——雍燕君捐赠)


未
完
待
续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 微信号 :songhuguan813 ●
新浪微博:@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抖音: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