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罕见的战国时期鎏金铜带钩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4-28 10:55:02     33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时又被称为“犀比”。古代带钩既是实用品作结带之用,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庄子有言:"窃国者侯,窃钩者诛。” 《淮南子说林训》也曾记载有:“满堂之坐,视钩各异”。带钩不仅在历史上有大量记载,在考古挖掘中也被大量发现。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衣服是没有纽扣和拉链的,那么人们是如何系结使衣物不脱落呢?

最初,人们合拢衣服后,依靠衣襟处的几根小带子——“衿”,打结固定。(“衿,衣系也。”——《说文·系部》)后来为了避免衣服不慎散开,人们又在腰间加腰带以固定。而腰带除用丝带外,也可用革带。因革带质地较硬,需用带钩来连接,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皮带扣。



钩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良渚中期就出现了玉带钩。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春秋早中期的带钩分布范围并不广泛,春秋中期之后逐渐扩展。到战国中期时几乎覆盖全国,现存和出土的数量都很多,说明带钩在战国时期已被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钩风格迥异,但都制作考究、镶金嵌玉。这是由于带钩在此时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达官显贵争相使用奇特的带钩彰显个人身份,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上都有了更多的追求和考究。鎏金、鎏银、错金、错银、金、银、雕刻、镶嵌、彩绘,各种手法的应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带钩精巧华丽、美不胜收,体现了很高的工艺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秦汉时期,伴随着国家的统一,钩进一步得到普及和发展。然而到了魏晋时期,带钩在分布范围、出土数量、工艺制作和种类各方面,日益走向衰落。元代以后的钩逐渐成为文人把玩的摆件。



带钩的结构为钩头、钩柄、钩体,基本形制为“s”形。各个时期的带钩虽然多种多样,但不离束带和佩系的基本用途。对带钩的使用方法可归纳为三种,即单钩法、并钩法和环钩法。最为普遍的使用方法是单钩法——将钩体中部或下端的钩纽固定于皮带的一段,让钩体正面向外,上端的钩头钩挂在皮带的另一端。























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亦称“涂金”、“镀金”、“度金”、“流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

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战国时期鎏金铜带钩征集于西安古玩市场,长 14.4 厘米,宽 4.7 厘米,厚 1.2 厘米。其腹部有一突出圆钮,龙钩首表面鎏金且饰有花纹,较为罕见,对于研究古代带钩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带钩不仅是承担束系与佩戴功能的实用工具,还是由多种材质与装饰共同造就的艺术品,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成就其美,各时期别具一格的文化赋予其韵。带钩的使用及其影响渗透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代腰带文化,凝结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以及独特审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给我们留下了关于古人生活的无限遐想。

参考文献:

[1]西贝 :《罕见的战国时期鎏金铜带钩》,《西北大学报》,2022年11月10日,第791期;

[2] 王婧怡:《带钩研究钩沉与阐发》[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6期;

[3] 王仁湘:《带钩概论》[J],《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

[4] 王仁湘:《古代带钩用途考实》[J],《文物》1982年第10期;

[5] 王莉:《带钩及其演变》[J],《文博》1996第1期刊。

END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六9:00——17:00(16:15停止入馆)
(国家法定节假日暂不开放)
参观预约
点击西北大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预约-在线预约】持身份证原件验证入馆
讲解预约
029-88303063
研学合作
宁老师13488316006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白北路229

地铁路线
5号线 边家村站;2号线 永宁门站
公交路线
西南城角站 311、60422416/K1618/K18800251、402184701
西北大学站 631/K631、900311205102116/K16604521402206
博物馆官网
http://bwg.nwu.edu.cn/

西大博物馆微博

西大博物馆抖音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


专业指导:西贝
文字:黄滢滢 张珍
编辑:蒙朝阳
编校:王芝叶
责编:刘杰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