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或倾听人间万物;
或栖息缥缈灵魂;
抑或是点亮积累智慧的长明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深入贯彻落实我校“1344”育人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呈现学生的个性风采,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区拟定开展校园读书节系列文化活动,全校师生一同,赏读文学经典,品味翰墨飘香。
师生共在书中沉浸,穿梭各个时空,遨游多样世界,以奔跑、飞翔的自由方式去探索、去冒险。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我校“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具备全球胜任力”的育人目标。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书是万物万事之根本,无书便无史,无史即一片荒芜。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摘抄经典名句,感受着古今中外前辈们的情感;在一笔一划之中,去剖析、去理解、去探索心境深处的智慧。这种跃于纸上的文化艺术,展现着美学价值与欣赏价值的同时,还极具实用性,不仅有助于演讲与写作,还极大地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
读书节自然少不了名句摘抄书法比赛的身影,这是一场豪杰与志士的比拼,也是一种文化与传承的呈现。学生们利用硬笔书法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名句摘抄书法比赛,学生们笔下的字姿态横生,既有字字珠玑的楷书;也有刚劲有力的行书;甚至还可见笔势雄奇的草书。














“能读千赋,自能为之。”没有一本书是无用的,你读之、思之、悟之,书便存在于你脑海深处。在丛书中探寻之时,总有一本书是一生难忘的陪伴;是一眼所见的惊艳;是支撑着走出低谷的力量。
为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展现风采,借助课前演讲平台,围绕“我有一本好书”向同学们推荐最契合自身灵魂的那本书籍,见证学生们另一面的精彩。














读书当不局限在读,更可以听,可以看。朗诵是听觉的感知,课本剧则是视觉的盛宴,读书节最具吸引力的环节——朗诵、课本剧展演,演绎者渗透于书册之间,用感情来激情演绎。就在此刻,书中典籍里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观众们在恍惚间身临其境,书中文字如画卷展在眼前,中国精神带来的震撼达到顶峰,久久不能平复。





















游走至书中脉络,手留下记忆余温。书签是一种纸质、电子、植物叶片、金属制作的读书用的标签。书签的取材广泛,哪怕是一张用过的火车票、飞机票,甚至是路边飘落的一片花瓣都可以当作书签。
读书与书签相伴相依,作为书的标记,它可是最实用的常物,也可为匠心的艺术品。此次读书节,学生们设计的书签无论是书法类,还是绘画类都各具特色,似春风、似夏花、似秋雨、似冬雪......精妙入神。














读书使人明智,而辩论则是读书的胜利。这次,读书节辩论赛以班级为单位,年级内进行三轮两两对决得出冠军。同一轮次的辩论主题相同。每方4名辩手,各抒己见,针锋相对,和而不同,共获真知。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在赛场上,双方辩手沉着冷静,不以高声论调,不以歇斯争论。面对对手的妙语如珠、逻辑严谨也丝毫不逊,利用奇谋妙计攻之,这一来一回,将比赛推向高潮,变成一场精神的震撼与智慧的展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应该反复品尝,才能熟知它的百味。这次的读书节并不只是一次师生活动,而是迸发的头脑风暴。同学们得到了活动中的快乐;领略了作品中的智慧;更感受了故事中的精神;读书节的拼图已拼好了一半,让我们期待最终的完美落幕。此次活动充分展示着校园文化氛围的浓厚。今后,我校会将这一股积极向上之风传承下去,助力学生更全面发展。

供稿:摄乐校区
编辑:夏凡 高旭
责编:周荣钧
监制:武翻旺 姚培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