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成都——中西部第一会展名城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4-27 00:24:23     39
成都—中西部第一会展名城
-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
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Development History

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会展产业带的中心城市之一。成都会展业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征程中日趋成熟。

成都会展业的发展足迹

1987年全国春季糖酒会,让成都认识了会展经济对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1997年,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举办了多次大型展览、会议和节庆活动,为成都会展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成都市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成都的会展业由此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成立博览局。

2006年,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是目前中国西部建筑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备,设施最先进的多功能会议会展中心。

2008年11月,中国贸促会公布资料,将成都列于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与大连五城市并称为中国五大会展中心城市。

2009年,成都承办第80届糖酒会,成为规模及各项数据创历史之最、最具纪念意义的一届。成都连续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等,成都也成为唯一获得“中国会展名城”称号的城市。

2011年,成都会展指数居全国20个重点会展城市榜首,高出中国会展平均指数,这标志着成都会展经济在全国20个重点会展城市中发展速度最快。

2012年,成都全市共举行各项会展节庆活动452个,其中国际会议74个,国际性展览38个。展览面积将超过270万平米,拉动消费超过420亿元。

2013年,对于成都的会展业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两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几句蓉城。成都也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个在同一年度吸引两大盛会落户的城市。

成都会展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确实是成绩斐然。这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成都本地会展企业的锐意进取离不开关系。

但是作为成都会展人,不能沉浸于眼前的丰硕成果,要争当祖国的耀眼名片,做一颗闪耀的西部明珠。


Developmental Ideology;

成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2018年,成都共举办重大展会活动689个,实现展出面积1027万平方米,首次突破千万平方米;会展总收入109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参展参会人数达1.066亿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

根据《成都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成都将实现年举办重大会展活动1000场,展出面积1100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达1530亿元,国际会展之都雏形初现。

并力争到2030年建成“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成都会展业正在高质量发展:重大活动数量稳步提升,由2008年的260个增长至2018年的689个,累计增长1.7倍,年均增长率10.2%

会展业总收入和直接收入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分别由2008年的193.5亿元、13.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090.9亿元、110.2亿元,分别增长4.6倍7.1倍

展览数量由2008年的92个增加至2018年的1020,增加11倍,年均增长率90%

2018年成都展出面积达1027.2万平方米,相当于2008年的6.5倍,年均增长率190%

成都举办重大国际会展活动由2011年的77个提升至2018年的163个,增长1.1。  

  

此外成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优化会展行业支持政策,支持会展行业市场主体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健康发展,5月13日,成都市博览局正式印发《支持会展行业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的通知。

根据《细则》中明确的支持重点:

1、由成都市会展企业举办的线上、线上线下一体市场化展会项目,经认定后,将按照实际投入的40%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贴;

2、疫情期间成都市会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会展专业技能提升等培训项目,按每个培训项目实际投入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贴;

3、对于因疫情延期举办的市场化展会项目,经审核后将在基本补贴基础上给予30%的上浮补贴,单个项目上浮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基本补贴按《2021年度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相关规定计算。

除此之外,《细则》中还明确,对于符合前述“支持重点”第一、第二项的,由项目申请单位向其注册地区(市)县会展主管部门申报;符合前述“支持重点”第三项的,则由项目申请单位向展会项目举办地区(市)县会展主管部门申报。

西安、成都两城联手,共促会展深度合作

西安和成都,两座发展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的西部重量级城市,围绕会展业携手共促发展——5月26日,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暨中国(陕西)进出口商品展招商推介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成都市博览局将携手西安市博览事务中心,积极推进成都本地企业的参展和互访需求,为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添砖加瓦。”

会议伊始,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苏洪对西安得天独厚的历史地位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博览业的蓬勃发展表示了充分肯定。

他倡议,未来西安和成都的博览会产业可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组织两地企业参加对方具有影响力的展会,为优秀企业提供推介、交流的机会。

2020成渝地区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成渝地区会展联盟成立

发布《成渝地区会展业合作发展倡议书》,提出五点倡议:共建成渝对外开放机制,融合“会展+国际开放”共创全球贸易服务平台和国际展贸交互中心,依托“会展+国家战略”构建双城会展协同平台,塑造双城会展名片,围绕“会展+大城崛起”构建世界城市群赋能平台,集聚全球要素

共享成渝展会优势资源,加强双城会展合作和资源机遇共享

共推成渝展会优质品牌,塑造成渝会展品牌形象,建立会展共享制造平台和供应链条,以及创新成渝策展办展模式

共同践行绿色会展办展理念,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办展办会

共育成渝展会优秀人才,通过建立双城会展人才交流机制,共同举办成渝会展人才交流和培训、双城会展企业交流项目,培育国际化人才。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Development Advantage

成都会展业的发展优势

基础设施齐全和人才资源丰富

成都市现有的会展场馆结构和功能相对合理,现代化水平较高,可用于举办各类会议展览,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基本硬件条件。

其中非遗博览馆拥有展览面积5万多平米,专业会议厅约6000平米,可供上千人规模的会议和展览使用。

成都市体育中心占地140亩,足球场能容纳4万多观众。新竣四川省美术馆总建筑面积19000平米,共6个展厅。

成都市科学技术竞争力居西部第一位,科技实力居全国第六位。市内高校科研机构密集,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153万人,居全国第7,“两院”院士将近60个,雄厚的科技实力为科技类会议和展览的举办提供了驱动力。

2012年,四川大学新增9个本科专业中,其中会展经济与管理属于西南地区第一个会展本科专业,将为西南地区发展会展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广阔的内外市场

成都具有发展会展业的天然土壤。成都被称为休闲之都,安逸、闲适的慢节奏生活使得成都人有时间、并喜欢逛展会。

例如“新春年货购物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其中2013年新春购物节以“过中国年,购世界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家中外企业参展参会,参展商品种类20万种,观众及专业观众达280万人次,交易总金额20.1亿元。

因此,要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集中度高、基础设施完善、资源聚集能力强的优势,以大型国际会议和高端论坛、专业展览、特色节庆为发展重点,推动会展企业聚集,打造成为会展场馆设施先进、市场主体竞争力强劲、配套服务完善的会展核心区域。

区位、交通和通讯优势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腹地,是国务院提出的“三中心、两枢纽”, 有宝成、成渝、成昆等铁路干线交汇,铁路客货运输量居西南首位。

高速公路方面,绕城高速 公路与成渝、成绵、成南、成乐、成雅、成灌、成温邛、成彭、机场等九条高速公路共同构 成了“环形+放射”高速公路网。

川陕路、川滇路、川藏路、川鄂路等10 余条国道在境内纵贯 经过,使成都地区的公路密度成为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2004 年初交通部规划的全 国性公路货运主枢纽之一的成都公路口岸正式启动,实现了航空、铁路、水路、邮路、公路的 “五路齐通”。

航空方面,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我国西部地区设施设备最完善的机场,拥有245条国内航线和十条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

在通信方面,成都是全国6大通讯交换中心、西南地区计算机互联网中心、全国9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为成都发展会展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END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