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十八届设博会华鼎杯获奖设计师专访 | 上海水晶石:创见·不同凡想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4-26 14:39:24
12
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简称设博会(CIDF),诞生于2005年,每年举办一届,现已发展成为在设计师选材、时尚生活方式、空间艺术设计展览、国际环艺创新设计大赛、行业品牌推荐等领域最权威,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年度设计盛会。2023年5月12日-14日,第十八届设博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设计师、设计机构、装饰企业代表、材料品牌企业代表以及资深行业媒体人齐聚北京,共同开启一场规模宏大的年度设计盛宴。本次为大家介绍获奖设计机构:上海水晶石数字科技。公司介绍:
水晶石数字科技,作为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的数字图像服务商,自1995年成立以来,在数字视频、交互体验和空间媒体设计领域深耕超过25年。
上海水晶石成立于1999年,我们帮助客户在产品发布,专业展会、文化传播,企业品牌体验空间等场景,利用视觉设计和数字技术强大的表现力为客户展示激动人心的产品,有影响力的品牌故事,打造令人难忘的新媒体沟通体验。
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对客户沟通需求的洞察和分析,帮助客户重新定义问题和挑战。我们擅长结合不同传播场景,用视觉设计整合动态图像,VR/AR、触摸屏/互动桌、企业展厅,沉浸式空间等各种混搭的技术手段,创新地帮助客户进行产品演示、品牌理念和企业形象的推广,使沟通的过程更富成效和乐趣。
集团荣誉:
2005 日本2005年爱知县世博会数字内容提供商
2008 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像制作运营项目总承包商
2008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影像制作运营项目总承包商
2010 上海2010年世博会制定多媒体设计服务供应商
2011 深圳2011年大运会图像设计服务独家供应商
2012 伦敦2012年奥运会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
2014 南京2014年青奥会数字图像服务独家供应商
2022 北京2022冬奥会数字内容及展览展示服务共公司商
刘路有着建筑学专业的背景,自1999年加入上海水晶石,成为团队的创意及艺术总监,2014年正式担任上海子公司总经理。怀着对数字艺术及视觉设计的热情,不断探索可视化作为企业品牌传播和复杂信息沟通的媒介潜能。除了建筑学和可视化领域的专业实践,刘路还拥有项目管理的国际PMI认证,中国人民大学EMBA高级工商管理学硕士,利用自身跨界的专业经历和商业管理理念,这些年更专注于建设和培育一个多元化数字创意团队,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数字媒体在空间叙事方面的潜力,并为各行各业的客户交付出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重要项目。 1. 上海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请做一下相关的公司介绍。答:我们是水晶石数字科技上海公司,水晶石集团作为2008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的数字图像服务商,自1995年成立以来,在数字视频、交互体验和展示空间等领域深耕28年,利用视觉创意和数字技术,帮助客户在产品和项目演示,企业形象,线下展示空间等场景,打造令人难忘的品牌沟通体验。2. 请您介绍一下您企业的概况,所在的企业规模有多大/有哪些合作方?可以请您介绍一下主营业务以及重大案例吗?答:目前上水团队有50人,主要客户行业聚焦地产及文旅、汽车、制造业、新能源等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为这些客户提供基于产品及企业的数字宣传片、交互装置、企业展厅、沉浸式体验空间等创意和设计服务,比如近期完成的苏州圆融时代广场-天幕影像及裸眼3D数字地标、上汽大众-凌渡L上市发布会数字视频,宁德时代-企业品牌愿景片,万科新淮中心-汉文化体验空间,协鑫-未来能源馆,上海北外滩-华贸中心展厅,苏州金鸡湖右岸展示中心等。
上汽大众-凌渡L上市发布会数字视频3. 据了解,您的企业参与了很多优秀的项目,特别是在展示空间设计项目方面,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请您谈谈在空间设计领域多年的心得、感受?答:在展示空间方面,我们整合了策略创意,空间叙事、数字多媒体以及交互体验等多领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人才,通过将有趣的叙事内容和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融入物理环境中,将空间转换为场景,再通过媒体赋予场景意义,激发参观者的好奇和对企业愿景的共同想象,促进目标受众未来的潜在合作。具体的工作流程,我们会在每个项目初期,对项目背景,内容资料、和企业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具有承载力的概念、以及和内容的关联,进而确定主题和叙事线,即展厅方案的“内容大纲”,再通过对客户产品,企业或行业的视觉研究找到其中具有独特涵义的超级符号,再以场景化的方式呈现在空间中,唤起目标参观者的感知兴奋,从而更好地提升信息沟通过程的体验感,我们的工作就是将各种各样不同客户的展示空间变成精彩绝伦的品牌秀场。
4. 在团队建设方面,您觉得怎样做才能建立起一支高效协作、执行力强的团队?您对自己的团队有着怎样的期许?答:我们的团队既有超过20年以上的行业开拓者和管理人才,也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我们有90后创意策划人, 2D和3D 动画导演,交互设计师,空间设计师以及软硬件集成工程师,这是一群有手艺、懂业务,一专多能的斜杠青年。因为没有成熟行业的工作方法可参考,我们只能通过项目的不断实践和复盘,定期组织各专业小伙伴一起讨论在这类创新性项目中的流程优化和分工,找到更好的协作方式,并且把流程和工作职能得矩阵写出来,每年总结和迭代,逐步建立团队中每个岗位工作边界的共识,让他们像一个默契的球队那样,在对目标有共识的前提下,知道彼此的跑位和责任,关键时刻还能相互补位。
除了建立好一个良好得具有动态适应市场得内部协作机制,选择队员同样重要,态度,责任,开放心态和学习能力是我们专业能力之前更关注的素质,我会面试每一个加入团队的成员(包括实习生),在试用期会有双向的沟通反馈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团队,了解彼此的期待,也会在他们每年底通过专业和协作的绩效反馈,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长短版,共同探讨未来成长的发力点,我期望这样一支跨学科团队能永远保持好奇,开放和谦虚,就像乔布斯所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5. 某种程度上设计价值是需要将就一些商业现实才能实现,但我们都知道,做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情怀属性的行为,那在这种情怀与商业现实之间该如何取舍?答:在我看来,这是关于设计的本源问题,艺术的价值在于唤起人们对自身的感受和思考,而设计的使命就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无论是一个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甚至是抽象的流程或服务设计,解决客户(用户)痛点,满足功能实现是第一要位。一个设计项目如果没有商业目的,可能连项目本身都不存在了,所以商业目的是一个设计师要面对和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是这个项目的“1”,后续的审美趣味,情绪价值或者说情怀(人文关怀)都是“0”,没有前面的1,那么后面的也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所谓的情怀,我认为是设计师或者业主本身希望在产品或作品的功能之上,提供更高的一种附加值,可能是审美趣味,可能是一种情绪价值,还可能是在一种人文关怀。
所以我认为设计行业的情怀和商业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金字塔的层级递进关系, 也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满足基础需求的基础上,人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当然也需要设计师和客户的共同努力(包括心力和财力)。6. 您认为“好的设计作品”的重要标识是什么?“好作品”与“成功的作品”之间能划上等号吗?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设计”,您如何评判作品是一个“好设计”的呢?答: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认为好作品和成功的作品不完全能画上等号,这个有点儿像电影行业说的叫好还是叫座,口碑和票房,有时二者难以兼得;同时,我也认为一个好设计可以是比较单一的维度,只要设计中的某个点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创新,她就是好的,甚至仁者见仁因人而异,只要某个设计作品给你带来了某种启发,就可以算是你眼中的好设计,而成功的作品更在于客户(用户)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兼顾,这个影响力更广,门槛更高。
7. 从无形到有形,从创意到落地,甲方业主看到的是一个设计作品,而对于设计团队来说则是一场甜蜜的苦役。落地呈现的效果是你们理想中的状况吗?您是如何看待设计师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的,对于搞定甲方这件事,您有什么心得吗?答:可能是客户的信任吧,我们项目的落地效果大部分都实现了我们和客户的设计初衷,但过程的确是比较“甜(KU)蜜(YI)”,我认为用“搞定”这个词不太贴切,应该是一种共创的过程。好的共创结果需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第一,双方愿意花时间对项目目标及预期建立共识,这个需要客户在前期有足够的内部动员和精力投入,且对项目成功要素能够有一个优先级的排序(毕竟任何项目,都有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其次是需要建立对一个项目从设计理念到落地的工作方法的共识,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不断的项目实践进行复盘和总结,形成一套确实有效的包含客户的协作流程和机制。在开始工作前向客户充分说明,以及不按照这个协作方式带来的风险和后果,最后就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当发生双方初期都未预料到的困难,设计方能始终从理解最终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提供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案和创新思路,阐明每种方式的优缺点,让客户相对容易的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好的长期的客户关系确实很难得,需要一种运气,也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但就像婚姻关系中的一句,当你想找到最好的TA,你自身必须先变的足够好,我认为与其抱怨客户难搞好客户难遇,不如先提升自我,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客户关系就会变得“简单”。
8. 展望未来,企业又该何去何从?您将如何打造设计核心竞争力?答:水晶石上海团队已经走过了25年,从最早的建筑表现业务发展到今天多个行业的数字可视化展示服务,我们不断跨界向广告创意,影视制作,空间设计领域汲取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了今天从策略到创意,从设计到执行,从软硬件集成到项目管理的全流程业务整合能力。我们感到很幸运,因为每天做的都是非常多元和有趣的工作,客户的信任和更高期待也不断激励我们挑战创造力的边界。关于公司的未来,我想结合行业新趋势来聊聊这个话题,最近设计界都对横空出世的ChatGPT的恐怖潜能感到焦虑,一段指令就可以生成一张图,一个PPT,甚至一段视频,担心AI会让未来的设计师失业,我没有那么悲观,在我看来,设计工作未来会进一步分化为两个维度,第一类是创意和想象力的维度,包含战略,策划,概念;第二类是设计执行,更多是设计方向确定之后的细化,美化和不断生成,这是ChatGPT的擅长领域。
就像前两天GPT-4 Office发布会上微软CEO纳德拉所说,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就像强大的副驾驶(Copilot)将开启新一波的生产力增长浪潮,消除我们日常工作和任务中的苦差事,让我们重新发现创造的乐趣!而第一类的战略,概念,Big idea,是AI永远无法代替设计师思考的最有价值的部分,未来人工智无限解放我们生产力的同时,也将倒逼所有的设计师和设计公司都转型为“创意总监”和“设计总监”,所以,更深刻的客户洞察,更关注策略思考,更跨界的创意整合,再学会驾驭AI和与之共舞将是所有设计公司在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法则。
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简称设博会(CIDF),诞生于2005年,历经十余年沉淀,现已发展成为在设计师选材、时尚生活方式、空间艺术设计展览等领域最权威,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年度设计盛会。作为领先的室内设计服务平台,设博会是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师交流竞技的国际舞台,是中国千万业主首选的设计服务预约对接平台,也是全国十万+设计师信赖的选材合作平台。设博会助理电话:15601277176(微信同号)商务合作邮箱:office@idchina360.com设计师投稿邮箱:info@idchina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