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博览会期间,武汉国际博览中心B6馆设置了上千平方米的艺术品交易区,举办了“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交流分享会、艺术品拍卖会、“慧眼识金”艺术品鉴赏评选等系列丰富的活动内容,为广大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全面打造了重要的交易、交流平台。其中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约2435万元,除拍卖外其他艺术品交易额约1391万元,艺术品交易会成交总额约3826万元。
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在展会上齐聚一堂,品鉴艺术品,交流收藏经验。
01
聚艺术瑰宝,享交易盛宴
ART FAIR

在今年的文旅博览会期间,湖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800余件民间藏家们精心收集和保护的藏品在艺术品交易区「艺术收藏精品展」展区亮相。
展览分「精品区」和「拍品区」两部分,以《长江万里图》为背景,体现出荆楚文化大气包容、不拘一格的精神气质。


现场展出的艺术藏品囊括陶瓷、湘绣、书画、雕刻、玉器等十余品类,精品荟萃。让各方来宾足不出“汉”,即可博览民间精品珍品,一饱眼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品区展品
镂空精雕技艺巧夺天工的「象牙镂雕提食盒」;构图生动、别具匠心的「象牙人物屏风」;闻名遐迩的“龙骑兵瓶”之一「青花釉里红牡丹披肩纹瓶」;20世纪初伟大的政治家唐绍仪旧藏「青花釉里红缠枝西蕃莲玉壶春瓶」;清代郎世宁创作的「圆明园铜版画」;张之洞、贺良朴、孙中山等名家的字画纷纷现身展览精品区。


其中,英国回流的藏品清代“龙骑兵瓶”「青花釉里红牡丹披肩纹瓶」更是搭配了花艺名家苏艳玲老师的汉楚传统插花艺术造景。
以石头为基底串联起江河湖泊,配合武汉黄鹤楼、恩施吊脚楼、昭君出塞等意境,情景交融,烘托出流失海外的艺术品回归祖国怀抱的最美重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区展品
拍品区展品共有600件,现场展出了满绿翡翠套装;“珠山八友”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绘《闻鸡起舞》、刘雨岑的粉彩花鸟纹笔筒等不可多得的八友艺术珍品;唐小禾的版画《中山舰》、徐本一的对联、昌明大师的阐书等湖北籍书画名家名作,并在艺术品拍卖会活动中被艺术品爱好者和藏家们成交收藏。


观展之余,环境舞蹈、民乐小合奏等精彩演出在艺术品交易区的“国风雅乐”音乐驿站每天上演,省歌剧舞剧院带来了《茉莉花》《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经典古风民乐,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带来了沉浸式女子群舞《山河引》,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02
藏品拍卖,传承经典文化价值
ART FAIR

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艺术品交易会暨武汉中信2023春季文物拍卖会于4月22日下午2点在艺术品交易会现场举锤,经过数小时的鏖战后圆满收官。

此次拍卖会拍品318件,成交259件,成交率81.5%,成交额约2435万元。其中589号拍品《王大凡粉彩闻鸡起舞瓷板》拍出全场最高价694.4万元,成交价620万元,佣金74.4万元。

展会现场众多嘉宾与专家沟通、交流,专家与广大民众热情互动,传承经典文化价值,共同见证了拍卖的精彩时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卖精彩回顾
03
业界专家交流分享,感受文化力量
ART FAIR

4月23日上午,“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交流分享会在艺术品交易区拉开序幕,湖北的传统歌舞节目惊艳开场,华夏正音寻音人彭莉老师带来由她二度创作的古琴曲《流水》,以琴音再现湖北大江大湖之魅力。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用庄严静谧的楚舞《山河引》表达了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分享会上,业界专家和大咖们就“艺术品的鉴赏与投资”话题带来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香港湖北社团总会副会长金玲分享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最新咨询;原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鲁宁就民间收藏着关心的热门问题提出看法;湖北省文化遗产学会会长姚伟钧发表了文化遗产与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的独特见解;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刘玉堂从“如何开拓艺术品交易的世界眼光”为切口,浅谈了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罗运环,以“从两个福字谈文创品市场”为主题展开分享。


04
权威专家现场鉴宝,增强文化自信
ART FAIR

4月23日下午,“慧眼识金”艺术品鉴赏评选活动在艺术品交易区火热进行。
活动特别邀请到了省内文物鉴赏界知名和权威的专家学者,就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等问题与到场观众现场交流。

慕名而来的市民朋友们纷纷准备了玉器、瓷器、字画、乐器、石雕等传家珍宝,与专家和现场的观众们一同鉴赏,活动的举办为大家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武汉市博物馆馆长王瑞华、湖北省古玩和艺术品商会党支部书记杨志军、武汉市贞元博物馆馆长涂盛勇、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王晓钟等专家就藏品的材质、年代、工艺等给出客观鉴定意见,为大家答疑解惑,分享艺术品收藏的经验。
05
非遗技艺、多元文创丰富艺术之旅
ART FAIR



活动期间,湖北省起元文物商店、秦阿窑、湖北香雅沉香、徐东欧亚达古玩城、汉楚插花艺术、湖北名家书画展也现身文创交易品区。

花艺名家苏艳玲老师在「汉楚插花艺术区」为观众们悉心宣传洪山区非遗保护项目汉楚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在花材花卉的运用上融入了汉楚地域特有的花卉和植物素材,枯荣相生,代表了富贵吉祥。

汉楚插花艺术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以湖北公安袁宏道先生所著的《瓶史》以及历代古人关于插花艺术理论的记载作为基础。
同时结合了中国插花艺术的特点和各方插花艺术的精华,汇集了四面八方文人墨客的智慧,融入了汉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节。

汉楚插花艺术既有传承传播,又有发展和创新。现场展出的插花作品以传统的马口窑作为器皿,在传统的“撒”的固定方法的基础上,也将现代的花礼综合运用来固定,从技法上做到了承古传今。

观众们在参观展品的同时,也在现场一睹锔瓷金缮的器物修复手艺,领略了汉楚传统插花的魅力,与湖北名家的作品精神交流,将包括汝瓷、沉香、玉器、字画、文玩等类别的丰富文创产品带回家。
这场集文化旅游艺术交流于一体的盛会,不仅为现场的藏友们搭建起交流的平台,更推动了湖北省文化旅游市场的振兴和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